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篇章

  【核心提示】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源源不断地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历史答卷,就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

  ●践行兴学强国的使命,就要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刘志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个服务”时代使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要求。高等学校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教育支撑。

  心怀“国之大者”,肩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担当

  教育之重,亦是时代之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最大背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则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等学校要自觉主动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阵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自觉承担起应对时代和环境变化、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任,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树牢“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思想,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肩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担当,就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全过程。一是教育引导全体师生心怀“两个大局”,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深刻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实增强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要从历史厚度、时代高度、实践向度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增强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水平,让全体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汇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三是要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摆在学校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高校党委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教育领域落实到位,维护好全体师生的根本利益。

  熔铸家国情怀,夯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根基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源源不断地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历史答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就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让党的创新理论充盈高校育人空间,教育引导全体师生切实增强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区。

  夯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根基,就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立德树人各方面。一是要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常态化机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融入教育教学之中,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形成线上线下、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二是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切实抓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落细落实相关政策,引导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强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三是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长效机制,建设相互嵌入式的社区环境,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条件,拓展全体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引导全体师生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共同向现代化迈进,合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绘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圆。

  致力兴学强国,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力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践行兴学强国使命,就要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促进全体师生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力量,就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在高校事业发展的全方位。一是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健全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基础,维护安全稳定,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二是紧紧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聚焦“六个下功夫”,坚持“五育并举”,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掌握知识本领,勇于实学实干,培养青年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三是推动党的建设、党的民族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树立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高质量党建工作把准方向、整合资源、推进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优势,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切实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更好地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要闻·出彩
   第05版:论道
   第06版:评论
   第07版:出彩
   第08版:乡村振兴
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