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兴安盟:学史力行铸同心

  □费立新

  按照党中央“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兴安盟全盟上下在学与悟上用功,在办实事上用心,在开新局上用力,在铸同心上用情,形成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明实践特征。

  兴安盟委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上促下,抓紧抓实党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同时,发挥巡回指导组督促指导、群团组织发动群众、宣传战线舆论引导、正反典型教育示范“四个作用”,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党员群众都能讲一个党史故事、党员群众都能结合切身感受悟一个道理、每名党员干部都要结合本职工作办一件好事实事、办实事要有一个百姓评判的测评体系、每个党组织都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确定一个有目标有方法有时效的“开新局”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兴安盟委宣传部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延河讲师团在线举办专题讲座,4位博士组团为革命老区云端播撒红色火种,全盟1000余名党员干部、1200余个学校单位、10多万大中小学师生接受了精神洗礼。

  七一前夕,一场“致敬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色故事音乐分享会暨“庆七一 感党恩 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在兴安盟举行;同时,兴安盟直机关工委“永远跟党走”大合唱比赛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兴安盟工会开展了《永远跟党走——兴安职工建功新时代文艺汇演》,兴安盟委保密机要局讲起了“镌刻在党旗上的保密故事”,兴安盟文旅体局组织乌兰牧骑走进基层,举办了“永远跟党走”主题音乐会……

  通过一次次荡涤心灵的深入学习和研讨,一场场生动鲜活的宣讲和表演,兴安盟各级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力促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取得良好实效,党员干部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工作作风都有了明显提升。

  学史贵在力行。兴安盟努力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成为民办实事实践,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涉及23个领域、76项内容的2批次盟级层面“办实事清单”已全部办结。

  乌兰浩特市对房地产遗留问题进行清账处理,解决了3000余人的“回迁难”“办证难”等问题,同时对城市供热、给水、排污、雨水管网等进行了改造。扎赉特旗突出“促就业 增收入”“为民心 解民愿”等五大主题活动,着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科右前旗紧盯农电、通讯、环境等项目,把各项实事办在了老百姓的心坎里……截至目前,兴安盟86家盟直单位为群众办实事517件,志愿服务4264次;盟级领导包片包案开展“上访变下访”,28位盟级领导接访84批328人次,包案65件,已化解48件。

  兴安盟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抓好各项重点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共同推动,以工作实绩和成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兴安盟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早成功实践地。在全盟近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融入各族群众的血液之中。140多万各族儿女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进入新时代,兴安盟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紧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

  截至目前,兴安盟已创建成9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1个自治区级示范单位,148个盟级示范单位;培育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1家,其中,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3家,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片带面的创建工作新格局。

  2016年,兴安盟成为全国首批全区首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为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贡献了兴安力量。

  多年来扎扎实实的学习教育、认认真真的工作举措,有效推动了兴安盟经济社会的发展。统计部门数据显示,近年来,兴安盟农牧业连年实现大丰收,工业经济也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居全区首位。10月14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态文明论坛上,兴安盟被授予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成为自治区首家、全国第五家获此殊荣的地市级单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要闻·广告
   第05版:读图
   第06版:兴安
   第07版:通辽
   第08版:锡林郭勒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回望激情岁月 赓续红色血脉
兴安盟:学史力行铸同心
解锁《长津湖》中 蕴藏的胜利密码
不忘初心
党支部领办 合作社助农 靠谱!
田间授课
领会精神 凝聚力量
年轻干部揽起“瓷器活儿”
一组三员双驱动 乡村治理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