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呼和浩特市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组织推出“唱响敕勒川”文化惠民活动、“绣美新时代”内蒙古刺绣礼物大赛刺绣精品展等多个主题文旅活动,市民游客逛塞上老街、品多样展览、看精彩演出,尽享文旅大餐。
这一年,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我区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相继举办了内蒙古乡村春晚、“舞动北疆”全区第四届广场舞大赛、“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醉美草原,亮丽北疆”第二届全区摄影优秀作品展览等活动,全区累计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群众性歌咏活动221场,组织“送戏曲进乡村”演出2000余场。
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这一年,我区艺术事业繁荣发展,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各地围绕时代进步、民族团结、爱国爱党等题材推出了一批艺术精品,《草原英雄小姐妹》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最佳剧目奖、最佳导演奖,《骑兵》获艺术表演奖,《浪漫草原》获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骑手与绣娘》获金菊奖魔术节目奖;为民演出蓬勃发展,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草原音乐周末”等系列活动,举办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红歌演唱会等专场音乐会、“四季内蒙古演出季”冬季文旅融合演出、“优秀剧目展演月”等演出活动,全区各级文艺院团深入基层演出9900余场次、线上演出传播8500余次。
这一年,乌兰牧骑继续为人民放歌,不断提升创作演出能力,创作推出作品300余部。组织开展“乌兰牧骑月”“送欢乐送文明”乌兰牧骑基层服务活动及全国巡演等活动,深入基层演出8000余场次、在线演出7700余场次。我区还实施了乌兰牧骑原创经典作品传承工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艺术家。“网上乌兰牧骑”平台累计上传优秀作品1000余部,访问量达46万余次。为了乌兰牧骑事业更好发展,我区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制定印发了《新时代乌兰牧骑政治建设方案》《新时代乌兰牧骑职能建设方案》,研究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实施办法》,重点扶持18支排练厅面积不达标的乌兰牧骑基础设施建设。
这一年,我区文化建设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全区88个文化馆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文化馆标准,108家图书馆通过“书香北疆·码上悦读”平台开展系列读书活动。
这一年,我区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显著,重点支持了140个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建设,武安州辽塔保护修缮、阿尔寨壁画修复等一批工程顺利实施。完成沿黄七盟市文物资源摸底调查、全区石窟寺专项调查、革命文物旧址险情排查工作,■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公布了自治区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共计39处。考古发掘研究成果丰硕,辽上京遗址考古发掘等10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全力推进辽上京、和林格尔土城子、萨拉乌苏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这一年,我区非遗保护传承活力增强。公布了第七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0人,第一批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65项,有17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格斯尔文化(巴林右旗)生态保护区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组织举办了“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全区非遗年货展暨非遗扶贫产品展示展销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治区主会场活动,开展了“传统文化月月传”“传统手工艺大课堂”、非遗公开课等活动。
这一年,我区文化和旅游加快融合发展脚步。组织召开了盟市政银企融资对接洽谈会,推动了一批文旅项目达成融资意向。启动第一批自治区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园区评定工作。积极推动传统工艺传承和文化旅游商品创新发展,重点支持文旅产业项目95个,“内蒙古礼物”文化旅游商品标志性品牌认证商品192件。
这一年,我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加强,呼伦贝尔大草原——莫日格勒河景区和鄂尔多斯市库布其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定公布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旅游景区12家。开展A级旅游景区和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复核,对25家A级旅游景区和5家旅游度假区作出通报批评、限期整改、降低等级、取消等级的处理;推动旅游休闲城市建设,重点支持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旅游休闲城市建设。红色旅游方兴未艾,鄂托克前旗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入选国家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推出“亮丽北疆”主题精品红色旅游线路10条。
回望“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区公共文化服务再谱新篇,文化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文旅融合热潮涌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为自治区迈向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软实力”。2022,即将阔步走来,内蒙古一定会凝聚磅礴之力,将更精彩的故事、更动听的声音传达给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