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放眼世界,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气象灾害、地区冲突等因素加大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此刻,我们越来越体会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极端重要性。
农业丰收,全局主动。不误农时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对于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对于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即日起,新华社开设“一年之计在于春”栏目,将连续播发记者深入田野调研采写的重点报道,反映各地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扎实推进春耕备耕和田间管理,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实践。今天推出第一篇《耕耘在春天——来自当前农业生产一线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随着大地回暖,广袤田野颜色日渐丰富,春耕生产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在华北、江南、华南,农民们已经纷纷下田,即使在气温低些的东北、西北,也已是农资销售和农机整修的农时旺季。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在国内国际世纪疫情、地区冲突、汛情影响等因素交织背景下,做好今年春季农业生产,稳住农业基本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让这个春天有了特殊的意义。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放眼大江南北,一幅上下齐心、努力耕耘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正值春耕备耕之际,在黑龙江圣丰种业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生产车间内有条不紊地对大豆种子进行筛选、加工、打包。
“今年大豆种子销量大幅增加,现在离销售季结束还有1个多月,已经销售了1.5万多吨,去年整个销售季卖了不到1万吨。”总经理张志廷说,今年公司启用新设备,总产能提升约四成。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今年的粮食生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突出强调——
“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
“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
“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
“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一系列部署,提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对保供给、稳预期、增信心意义重大。受去年罕见秋汛影响,冀晋鲁豫陕5省有1.1亿亩小麦是晚播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
特殊之年,全力以赴。值得关注的是,往年每年3月中下旬,按惯例会由国务院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而今年的这场会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左右时间。即使疫情以来另外两次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比往年时间提前,今年的这个会也是十几年来最早的,充分显示出形势特殊、超前部署。
抢抓农时,全力保障。今年中央财政下拨夏粮小麦促壮稳产补助资金16亿元,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下沉一线包省包片夺夏粮小麦丰收行动,由部领导带队,11个工作组分赴冬小麦主产省份,指导落实关键措施。
“我们不仅要抓好夏粮,也要抓好全年粮食生产。”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农业农村部向各省区市下达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还将协调推动各部门保障农资供应,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今年我国要求各地压实责任稳定春播面积,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在提高大豆油料自给率方面,积极恢复东北地区的大豆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发展油料生产。
当前春季农业生产进展顺利。根据最新农情调度,目前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4.7%,比冬前增加14.2个百分点;全国春播粮食已播4.7%,其中西南华南地区薯类播种完成27.9%,春玉米播种完成3.2%,大豆播种完成1.7%,西北地区春小麦播种完成18.5%;全国早稻育秧完成46.6%,其中华南地区育秧完成84.8%,江西、湖南育秧近三成。
防疫下地两不误
“现在正值村里的木耳种植时期,我们一方面做好运输原料车辆排查、消杀工作,另一方面积极联系企业和销售平台,打开今年的销售通道。”吉林省敦化市额穆镇珠尔多河村第一书记王柏说。
正值备耕关键期,吉林多地一方面严格落实各项防疫举措,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抓好农业生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农业农村部连续下发两个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
通知强调,从农村实际出发,采取差异化防控措施,确保不误农时开展农事活动。要组织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代育代插、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组织好农资和畜禽饲料调剂调运,严禁随意设卡拦截、断路封路。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保障农业生产中,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前,在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曲辛庄村南的一片麦田,沃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员王龙龙正操作一架植保无人机进行测绘作业。
“受去年雨水影响,这里小麦晚播10多天,需要进行‘壮苗’管理。”王龙龙说,无人机测绘小麦的实际区域地图,经过农田影像分析后,自动生成施药方案,变原来的“均匀喷洒”为“靶向施药”,更加精准,使用高效机械也避免了人员聚集,做到防疫下地两不误。
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是农业稳产增产的重要保障。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财政安排下拨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近期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并积极组织进口钾肥及时投放国内市场。
近日,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等七部门部署今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将于近期集中开展春耕农资拉网式排查,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既要“米袋子”也要“菜篮子”
几天前的一场强降雨,让江苏无锡阳山建勤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孙建勤有点担心。这两天趁天气放晴,他抓紧组织几位村民给桃花授粉。“现在看来问题不大,今年水蜜桃值得期待。”
近年来,在专家指导下,孙建勤采用果园生草、施用有机肥、长梢修剪等技术,果实有了“小时候的味道”,今年他打算组织桃农培训和现场观摩,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当地特色产业。
既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又要统筹“菜篮子”产品生产,是春季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生产的精准性、有效性,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齐发力,是今年的突出特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市场正在发出新信号。来自大润发超市数据显示,今春果蔬生鲜销售方面,耙耙柑、春菜等最为走俏。2月至3月,耙耙柑、小台农芒果、水仙芒、“东方蜜”蜜瓜、蓝莓是最受欢迎的水果品类;普罗旺斯西红柿、春笋、香椿、草头、马兰头是增速最快的时令蔬菜。
春耕生产,连着农民收获和千家万户的餐桌,更加需要悉心保障,不负春天。
早上七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蔬菜种植大户杨家斌拿着政府新发放的通行卡通过防疫通道来到家庭农场。田里的辣椒已经全部外运,今天他正忙着种植甜瓜。“先前还担心疫情防控耽误农时,现在放心了!”
安徽和县有七成蔬菜瓜果销往长三角地区。为确保疫情期间种植不停歇、外运不断供,县农业农村局为蔬菜供应园区和交易市场提前办理了车辆通行证和员工通行卡,目前每天外运红椒、莴苣等蔬菜500多吨,春耕生产和保供有序进行。
农业农村部日前进一步部署,各地要压实责任稳定春播面积,务实抓好春季田间管理,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抓好“南菜北运”基地和北方设施蔬菜产区蔬菜生产,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大中城市周边要适当发展速生叶菜、芽苗菜。
在这个不平凡的春天,从田间到果园、从草原到山林,农民辛勤挥洒汗水,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以赴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不断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消费新需求,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于文静 王建 马晓成 水金辰 白明山)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