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漠腹地,他们用双脚趟出一条“天路”

  □本报记者  刘宏章  通讯员  李娜

  近日,记者跟随阿拉善供电公司金圳电力设计公司勘测事业部的3位年轻人,深入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新建新能源110千伏输电线路勘测现场,感受他们的工作实况。

  迎着朝霞出发

  早晨6时30分,半小时内洗漱穿戴整理完毕,和他们碰头吃早饭,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是今天的大餐。同行的郝日瓦、赵子萱和满都杰,即将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无人区里,用双脚趟出一条“天路”。

  7时整,我们准时从巴彦木仁苏木出发,前往80公里外的工作现场。沙漠中,大大小小的沙丘交错起伏,最高的沙丘顶峰可达百余米,坐在车里系好安全带、紧握车把手,瞬间的失重感让我们像铜豌豆一样在闷热的空间里上下跳动。

  “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只有3个人,却要派两辆车吗?”途中,满都杰抛出第一个问题。“是为拉仪器吗?”“不是。你看这沙漠里的路多难走,没点驾驶技术根本玩不转,车陷在沙子里的时候需要另一辆车用牵引绳把被困车辆拉出来。”他一边顺着沙丘弧度打方向一边解释。“原来是为了互救!”我恍然大悟。车窗外,乌兰布和沙漠中骆驼刺、芨芨草和马兰花稀疏地倔强生长,它们是这沙漠中为数不多的生命痕迹。

  无人区设计最优路径

  8时30分,我们抵达拟选线路的起点附近,这条电压等级为11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路将从这里出发,延伸86公里后接入用户侧升压站,建成后可进一步满足乌斯太周边供电负荷增长需要。全线地形以沙漠、戈壁、山地为主,相对高差300米至500米,山势坡度普遍大于45度,平地只占到整体勘测线路地形的5%,复杂的地形考验着设计者的智慧。

  3人将车停在安全地带,仪器放在合适位置,在旁边插上党员先锋队旗帜。“旗子相当于坐标,也是一种信念,人走到哪里旗子就插到哪里。”郝日瓦摘掉纱巾,露出黢黑的面庞。

  从架设基站开始,他们启动了一天的线路勘测工作。“RTK能有效解决地形高差大带来的基站选位困难、信号稳定性差的问题,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赵子萱说。一同亮相的还有专用GPRS基站、全站仪、无人机等一系列先进设备,用以实现线路路径最优选择。

  “设计人走过的路线就是线路建设的施工便道,也是输电人的巡视路径。我们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出发,考察塔基组立的地形地质和后期运维的便利性,最后选择最经济实用的方案。”郝日瓦解释道。

  沙漠里的休整

  时间临近中午,几人停下来吃了一顿简单的泡面。四周无遮无挡,他们只能躺在越野车的阴影里小憩一会儿。简单地休息过后,再次投入工作。

  下午5点,沙漠里刮起了风,沙子打在脸上生疼,又被汗水打湿粘在脸上,手一摸扑簌簌掉沙粒。走在沙漠里,一会儿的功夫,便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然而对电力线路设计者来说,日均10小时野外跋涉是家常便饭,在车辆无法通行的荒郊野岭,所有设备和必要食物只能靠人力肩扛手提,每个人的负重都几乎到了极限。

  时针指向20时,3人收起设备准备搭帐篷宿营,他们将在沙漠中度过一晚。昏暗的光线里,他们简单吃过晚饭便开始整理校核当天的资料、商讨次日计划。

  记者一天的采访结束了,而3位年轻人还将继续留在沙漠里,在这条勘测路上走下去。他们的青春足迹镌刻在高山原野、荒漠戈壁、生命禁区,镌刻在阿拉善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正是这些拼搏奋斗的身影,汇聚成浩浩荡荡的时代洪流,成就着当下青春盎然、活力迸发的蒙电事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区域新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8版:通辽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比比谁家的驯鹿更健美
七项治理还天蓝地绿水清
社会信用监测指数位列 全国40个地州盟第二
“公益集市”赶场送“清凉”
互动平台精准对接创业融资求职
10家人才储备基地提供岗位等你选
“小鹿回家”包头籍大学生 假期返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
大漠腹地,他们用双脚趟出一条“天路”
101辆新能源公交车上线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