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20日讯 (记者 霍晓庆)记者从自治区林草局获悉,截至6月21日统计,全区草原虫害危害面积2570.92万亩,严重危害1478.26万亩。其中草原蝗虫危害1747万亩,主要发生在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包头市、阿拉善盟。
据了解,草原虫害发生前,各地已经积极做好药品统采、机械维修、安全培训等各项防前准备工作。在草原虫害发生后,各地因地制宜采用飞机、大中小型喷雾机械和无人机等,有序推进防治工作。截至6月21日,全区累计投入劳力3944人次、技术干部1133人次、农药162.34吨,动用飞机725架次,完成草原虫害防治面积511.91万亩,其中草原蝗虫防治344.51万亩、叶甲类防治146.9万亩、春尺蠖防治13.9万亩、其它害虫防治6.6万亩。
蒙草生态4项案例入选《退化
草原生态修复主要技术模式》
本报7月20日讯 (记者 李国萍)近日,由国家林草局委托北京林业大学编制的《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主要技术模式》新书发布,蒙草生态研发实践的敕勒川受损草原修复、乌珠穆沁风蚀沙化草原修复、苏尼特草原退耕地植被重建、乌拉盖河流域盐渍化草原修复的技术模式及实践案例入编。
据了解,该书是我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的第一本技术模式集成,为我国退化草原的分区、分类和分级生态修复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应用的技术模式及实用性案例。在近30年的草原生态修复实践中,蒙草生态建设了18个适合不同地理、生态条件的种业研究院,培育耐寒、抗旱、适应性强的乡土草种,结合机械工艺创新,实施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大规模草原生态恢复,为内蒙古高原草原区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
赤峰市全力保障疫情期间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本报7月20日讯 (记者 帅政)记者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获悉,赤峰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协调保障医疗废物处置,全力做好疫情环境风险防控工作。
据了解,自赤峰市各旗县区分区域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后,全市医疗废物产生量由日均13吨增到峰值59.29吨。为保障医疗废物高效处置,赤峰市生态环境局加大医疗机构、集中隔离场所、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和应急处置单位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医疗废物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同时,还启动了垃圾焚烧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设施及移动式处置医疗废物微波应急处置车,增强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截至目前,赤峰市产生的医疗废物全部得到安全处置。
4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隼放归贺兰山
本报7月20日讯 (记者 霍晓庆)近日,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4只救助康复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放归自然。
据贺兰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救助的4只红隼中有3只是被热心群众发现后送到保护区,另1只是由保护区里的护林员在巡护途中发现,发现时翅膀受轻微伤。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护和康复治疗,4只红隼已经达到放归自然的条件。
近年来,贺兰山管理局不断加大对野生动植物的宣传保护力度,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群明显增多。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发现受伤、受困的野生动物及时上报,发现乱捕、贩卖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检举,确保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