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阔步振兴路 村美百姓富

  □本报记者  许晓岚  薛来

  韩雪茹  帅政

  金秋季节,黄家店嘎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明武驾驶着收割机正在金色稻海里穿行,收割的稻谷整齐排列,稻谷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秋风吹过,一阵淡淡的清香在空气中氤氲。

  “我们嘎查不光颜值高,产业也好,水稻鼓了乡亲们的腰包。”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黄家店嘎查党支部书记焦春雷说,“脱贫之后大伙儿没有松劲儿,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呢!”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在兴安盟,一个个特色产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履铿锵。

  密织网,振兴基础更扎实

  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筑牢“防贫坝”,密织保障网络,脱贫群众幸福感倍增。

  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的白德成,因意外导致腰椎骨折,妻子那拉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女儿白文晶大三在读,每年夫妻二人的药费和孩子的学费需2万元左右。村“两委”走访入户时,发现白德成家的负担很重,有致贫风险,便将其一家三口及时纳入监测并予以帮扶。

  “村委会协调帮扶单位为我家免费提供蔬菜种子和秧苗,鼓励我们发展庭院经济,蔬菜成熟后帮扶单位帮助售卖。”说起这些帮扶政策,那拉泪眼婆娑,“俺家老白现在是乌兰浩特市飞机场物业处的保洁员,每月工资2200元,如今的日子再也不像原来那么紧巴了。”

  走访入户、动态监测、发现响应、核查评估、精准帮扶……兴安盟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日益完善,对确定的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下转第11版  ■上接第5版  根据风险大小、类别、轻重缓急,以及劳动能力和个人发展意愿,建立精准帮扶台账、跟踪落实帮扶举措,确保在乡村振兴路上无一人掉队。

  全盟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严格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不摘”要求,以精准到户到人方式,在健康、产业、就业、教育、公益岗位和综合保障等领域开展帮扶。截至目前,全盟4685户监测对象,已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巩固脱贫成果更加显著,乡村振兴基础更加扎实。

  抓产业,群众增收更稳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做好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这篇大文章,就能催生新动力、实现新跨越。

  在科右前旗居力很镇万宝村养牛大户张勇家,黑白花荷斯坦奶牛毛色光亮,张勇正忙着给牛添料。“左邻右舍看我养牛赚到了钱,也跟着养牛,我帮他们买牛,也分享一些经验,看着他们增收,我也很高兴。”张勇说。

  万宝村有常住人口316人,人均耕地不足3亩,大部分村民选择外出打工。而张勇由于从小就放牛,对养牛情有独钟,在养殖过程中,他逐渐从传统的自然放养发展到当前的舍饲圈养,并运用科技手段“电子眼”监控,一年纯收入10多万元,带动周边许多群众增收致富。

  让农村牧区成为农牧民的梦工厂,让农牧业成为农牧民的金产业,兴安盟狠抓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水稻、肉牛养殖、蔬菜、黑木耳、中药材等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

  截至目前,全盟农村牧区常住农牧户20.71万户,有贷款需求的农牧户52489户,贷款资金需求53亿元。年内计划使用衔接资金、京蒙协作资金共计1.7亿元用于牛产业发展,已协调发放“富民贷”“助农贷”1674户8911万元,用于扶持产业发展,促进收入倍增。聚焦全盟114个庭院经济示范村,组织有劳动能力监测户实现庭院经济全覆盖,力争实现“一村一品”,助力农牧民稳步增收。

  补短板,乡村建设更美丽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村庄干净整洁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顺应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乡愁得以安放的基础。

  红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曲折蜿蜒的道路干净整洁,路旁绿树成荫,广场上孩童嬉戏……走进突泉县六户镇新合村,俨然走进世外桃源。这几天,突泉县宝石镇宝城村的党员们早上8点钟就来到村委会门口集合,沿着村庄的主干道,对过路绿化带、卫生死角进行大清扫。

  “建设美丽乡村,党员干部必须站在第一线。”党员刘成会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用力挥舞着手中的铁锹。党员示范引领,村民共同参与,各村屯跳出以往“政府干、群众看”的传统思维,践行党员联户机制和“一线工作法”,村“两委”干部和党员走在前,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物,并把门前“三包”责任纳入村规民约,以点带面,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促使城乡环境品质提升工作有序推进。

  2022年,兴安盟计划打造3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乡村振兴亮点村。截至目前,示范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已全部完成。亮点村紧紧围绕农文旅融合思路,深入挖掘资源禀赋,突出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分别与国家级规划团队合作,重点在水美乡村、乡宿、村宿、民宿、农家乐等景区景点及配套设施方面加强设计,力求各具特色。同时加强试点示范,12个嘎查村的给排水一体化工程正在逐步开工建设,6个旗县市将在425个嘎查村试点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报道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出彩
   第07版:鄂尔多斯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特别报道
   第11版:要闻·广告
   第12版:特别报道
一刻钟“圈”定百姓幸福生活
阔步振兴路 村美百姓富
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
成就彪炳史册 蓝图催人奋进
书写绿水长流壮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