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我们见证……

阿拉善右旗是我国双峰驼存栏最多的地区之一。
与党的二十大代表廷·巴特尔(右)交谈。
“多多家族”参加鄂尔多斯农产品展洽会。
林西县一景。 (图片由林西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阿尔山市银色驼峰岭。 朱明红 摄
海南区骆驼山矿区新貌。
生机勃发的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王永钢 摄
阿尔山雪村。朱明红 摄
  在过去的一年里,《云上103》以“云”的视角聚焦内蒙古103个旗县(市区),用一篇篇精彩的文稿、一张张鲜活的图片、一期期灵动的版面,展示着各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这一切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扎根一线的记者们感受最为真切。新年伊始,《云上103》邀请多位基层记者,讲述他们眼中各旗县(市区)不一样的成长故事。让我们一起,透过他们的视角,感受新时代内蒙古大地上跳动的时代脉搏!

  ——编者

  阿拉善右旗:走出生态特色 产业的共赢之路

  □本报记者  刘宏章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路径是关键。近年来,阿拉善右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大力发展驼产业、文化旅游业和生态特色产业,“变沙为金”,逆向拉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了生态增绿、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多赢。

  突出绿色发展,构筑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该旗人工种植梭梭林254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35万亩。全旗登记注册特色产业企业8家,成立生态沙产业专业合作社11家,从事特色生态产业和三产的农牧民达3200多人,特色生态产业从业农牧民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围绕打造驼奶产业集散中心,着力培育新经济增长极。该旗依托双峰驼资源禀赋,按照“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科技创新、农牧民参与”模式,制定出台了驼圈建设补贴、驼奶收购补助、骆驼保险补贴和农牧民创业贷款等一揽子骆驼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让一大批农牧民走上了致富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旗通过企业支撑、科技驱动、政策扶持,建立起了“科研+企业+基地+农牧户”的驼产业发展新模式,鼓励扶持全旗近三分之一农牧民参与和发展骆驼产业。目前全旗骆驼产业从业农牧民达3000余人,户年均收入保持在3万元以上,奶驼养殖成为拉动全旗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亮丽名片。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打造沙漠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该旗按照推进旅游业绿色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的思路,全域旅游快速发展,“壮美巴丹、中国驼乡、岩画之乡”三张名片享誉国内外,九棵树国家沙漠公园获批建设,越野e族英雄会顺利召开,驼奶康养、体验式旅游等新业态逐步成熟,打造高标准星级农家乐、牧家游23家,旅游从业人员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获“中国十佳全域旅游示范区”殊荣。

  阿巴嘎旗:美丽的草原 我们的家

  □本报记者 巴依斯古楞

  多年来,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人们将毛色乌黑发亮、体躯发育良好、奔跑速度快的马匹留作种马用,久而久之,便培育成了现在的阿巴嘎黑马。

  步入新时代,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以蒙古马精神为指引,积极锻造马产业链条,依托“阿巴嘎黑马”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了标准化养殖基地,打造阿巴嘎黑马酸马奶品牌和与之匹配的产业振兴计划,使其声名远播。

  阿巴嘎旗也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廷·巴特尔的家乡。他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扎根牧区近50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的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阿巴嘎旗通过对道路建设、垃圾处理、村容村貌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修缮了草原砂石路、实施了现代化牧区试点用电升级工程,牧区水电路的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升级,牧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牧民斯琴图雅开心地说,家里的冰柜、冰箱、电饭锅等家电在牧区用电升级工程实施后,都可以正常使用了,家务压力少了,生活更幸福轻松了。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里,阿巴嘎旗加快推进牧区振兴步伐,累计减羊66万只,增牛3万头,牧业年度肉羊存栏量稳定在150万只左右,肉牛存栏量达23万头以上,牲畜良改比重达99.4%。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不断推进,在经营模式、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为全区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功召开全区、全盟推进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现场观摩会。2019年,阿巴嘎旗被确定为全区首批“牧区现代化试点旗”,2021年被定为“全盟乡村振兴示范旗”。

  黑马驰骋踏歌行,展望明天更美好。祝愿我的家乡——美丽富饶的阿巴嘎旗必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展现新时代的新作为。

  康巴什区:“网红城市” 是怎样炼成的?

  □本报记者  王玉琢  康巴什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宏宇

  “你好,请问能使用多多评积分吗?”

  “可以,咱们在结账的时候使用能优惠20%呢!”

  近日,在鄂尔多斯市中医医院附近的好又多超市,记者看到,柜台收银员指着“独家定制”的“多多评·码上生活”聚合码,正耐心地为来往购物的居民指导如何使用消费积分进行抵扣。

  康巴什区依托“多多评·码上生活”社区智能综合服务平台,在辖区范围内分批、持续发放涵盖餐饮、购物、住宿等领域的消费物质积分,最大限度地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居民与商户通过使用该平台,可将交易资金定向引入本地银行,进而盘活当地中小企业,扩大财政收入范围和规模,促进康巴什区经济质与量的长足发展,将“流量”转化为“真金白银”。

  “家里没矿,全靠流量。”作为鄂尔多斯市唯一一个不依靠工业和能源发展的新城,在发展的道路上,资源禀赋不足的康巴什区只能另辟蹊径,借助“网红城市”的提法迅速打出知名度,积攒人气,赚取流量经济。

  2021年以来,康巴什区从打造“网红”旅游景点、研发紧跟热点的文创产品到积极和各类名人互动等多方面不断尝试,以rap致辞、直播带货、焰火晚会、文创雪糕、马上游城等“出圈”新路径不断提升公众价值认同,激发城市活力,打通城市的任督二脉,全方位打造“网红康巴什”,吸引人们留下,让城市更加活络起来。

  “网红城市”其实是城市文化底蕴、经济实力、人口规模乃至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康巴什区同时从城市治理上着手,推出“多多家族”,包括“多多评”“多多摊”“多多品”“多多创”等,涉及政务服务、小摊贩管理、电商带货、创业等多个领域,使数字赋能智能社会治理体系,把政府的注意力、创造力、执行力更多地放在居民群众的“营生”之上,通过理念与服务上的创新和具体措施的支撑,努力让居民群众把日子过得更红火,让公共服务和城市环境更有普惠性、便民性和舒适性,让“网红城市”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林西县:十年峥嵘岁月 实现华丽转身

  □本报记者  魏那  林西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玉婷

  峥嵘十年,赤峰市林西县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民生和社会发展都驶入了快车道。林西县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89.9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432元、13032元,分别是2011年的2.3倍、2.5倍。对于曾经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这一组数据来之不易。

  自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来,林西人就憋着一股劲儿,只有一个目标——脱贫致富。林西县精耕细作,京蒙协作、定点帮扶、易地搬迁……培育出多个扶贫开发经典模式;林西红柿、草原花菇、统部肉牛、内蒙古野果、文旅融合……打造出多个后劲儿十足的富民产业。通过因地制宜,抱团发展,林西每个乡村都有脱贫致富的独门秘诀,最终实现“村美、民富、产业兴”的目标。2018年,林西县成为内蒙古第一个脱贫的“国贫县”,完成了摆脱贫困的历史使命。

  如今再走进林西县的乡村,触目所及的不仅有整洁干净的民居、规模宏大的设施农业园区,更有新建起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引人注目。林西县围绕基地、市场、深加工、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牧业产业“接二连三”发展,已形成体系健全的农牧业产业体系。

  林西县“农”字号品牌已是如此多娇,工业建设同样不甘落后!早在3000多年前,这片土地上就升起了冶铜的星星之火,工业的火种传承至今。林西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资源累计查明储量5200余万吨,保有资源储量3100余万吨,萤石探明储量580万吨,远景储量在2000万吨以上。林西县以自身资源出发,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围绕冶金、化工、建材、新能源、食品加工,打造有色金属开采、冶炼、精深加工一体化产业体系,氟化工、精细化工体系,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的新能源体系,联农带农的食品加工体系。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县工业产值、规上企业数量、工业增加值、税收、用工等指标均比“十三五”末增加两倍以上,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的发展之路。

  阿尔山市:森林资源型 城市的绿色蝶变

  □本报记者  高敏娜

  自2014年底作为一名驻站记者来到兴安盟,几年来在阿尔山市采访时的镜头历历在目,这里的生态环境变化耐人寻味: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阿尔山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建设成绩亮眼,全域旅游如火如荼,开启了百姓安居乐业、城乡繁荣发展的幸福新篇章。

  作为一座典型的森林资源型城市,为了守住绿水青山,阿尔山市把保护森林和草原作为重要任务。十年来,完成棚户区改造10400户,家庭生态林场全部退出。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实施天保工程725万亩、人工造林106万亩、植树造林22万亩、水土流失治理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1.2%,绿色植被覆盖率达到95%,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贡献。

  从挂斧停锯退耕还林涵养生态,到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阿尔山走出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科学之路。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阿尔山市构建了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特色农牧业和环保型工业为支撑的绿色产业发展格局。以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相继建设了温泉雪城、天池、口岸等六大景区,开发了自然观光、温泉康养、休闲避暑等核心旅游产品,并通过发展以食用菌、中草药特色种植和梅花鹿、林猪特种养殖为代表的林下经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不懈的努力换来丰硕的成果,阿尔山市是全国首批获得国家气候标志城市、全区首个荣获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项殊荣的县级市,辖区四镇全部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如今的阿尔山市,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张亮眼的“绿色名片”!

  海南区:矿山披绿装 风景美如画

  □海南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郝维涛

  站在矿区渣山脚下,抬头看去,满眼的绿意葱茏,不时传来鸟的叫声,看不到漫天尘土,看不到黑水横流,告别了往日灰头土脸、飞沙走石的破乱景象。

  在乌海市海南区,这样修复好的绿色矿山目前有5座,在感叹美景的同时,可以看出海南区委、区政府在推进矿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上下了很大功夫,采矿活动与生态环境实现了协调发展,体现出了对建设绿色矿山的决心和担当。其中,骆驼山矿区以集中连片治理为试点,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和治沙治水等工程项目建设,骆驼山矿区已经形成约10平方公里的绿色屏障,不仅成为首家自治区级绿色矿山,还被列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项目,之后海南区编制发布了乌海市《矿山排土场连片治理规范》,这是乌海市第一个地方标准,也是自治区第一个矿山排土场连片治理地方标准。经验做法逐步规范健全,矿区变美的愿景,正在发生着。

  近年来,海南区发扬苦干实干的精神和科学治理的方式,全力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以机械代替人工,让科学开采、数字信息化、资源高效化成为发展方向,让远程操控代替手挖筐背,下井工作也逐渐变成“体面活”,既保障了安全,又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资源利用水平大幅提升。

  海南区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和第一责任,以铁腕治污、科学修复、长效监管为抓手,下决心,动真格,全面开展矿区环境修复治理,一步步实现矿区变景区的绿色奇迹,让矿区昔日的废水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绘就了一幅以绿色为高质量发展底色的生态画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5版:要闻·广告
   第06版:读图
   第07版:青春号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云上103
新时代,我们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