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群众“点赞量”检验文明创建“含金量”

——专访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
  □本报记者  蔡冬梅

  全国文明城市是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是全面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近年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要求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夺牌难,保牌更难。而包头这个老工业基地却6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它的城市文明密码是什么?

  3月31日,记者专访了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他说,作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6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已成为包头市最具份量的“金字招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名片。多年来,包头市始终坚持创建为民惠民利民,以人民群众“幸福清单”为创建的“责任清单”,用人民群众的“点赞量”检验文明创建的“含金量”。

  他谈到,在创建过程中,包头市始终坚持常态长效,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协调指挥,部门各司其职”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施了“一事一议”制度,推行了“马路办公”“街长制”等工作制度,有力提升了文明城市创建制度化水平;始终坚持为民惠民,从事关群众衣食住行的关键问题入手,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创建的落脚点,着力补短板、抓整改、办实事,持续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累计改造老旧小区600多个、1000多万平方米,友谊19街坊、自由路2号街坊成为自治区完整社区改造样板,城市面貌日益改善,人居环境明显优化;始终坚持全民共建,健全完善了群众广泛参与机制,充分调动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驻区大企业和党员干部、社区网格员、楼栋长、志愿服务者的积极性,让群众说了算,真正实现“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一段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足绣花功夫高质量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张锐表示。

  更文明的市民、更有爱的城市、更高效的政府、更宜居的环境、更安全的氛围、更繁荣的文化……百姓点点滴滴的“小幸福”,最终汇聚成包头这座文明城市的“大幸福”,包头6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创城力量和密码就蕴含其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内蒙古印象”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在奋斗中绽放青春光彩
用群众“点赞量”检验文明创建“含金量”
带球突破
我区新冠病毒感染按常规疾病医保报销
我区启动第32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
自治区直属机关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两件大事现场经验交流会召开
光影中感受魅力内蒙古
全区部署加强清明节消防安全工作
兴安盟家禾米业获欧盟市场“通行证”
内蒙古书法家、评论家、文艺志愿者协会新一届主席团产生
二广高速二连至赛汉塔拉段改扩建工程全面复工
内蒙古重大项目建设蹄疾步稳
贺兰山下春耕忙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