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路径。
回眸过去一年,世界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工业试验项目落地,稀土新材料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取得系列突破,奶牛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研发并转化,“一湖两海”水污染综合治理取得重要成果……科技创新助力内蒙古厚植“北疆绿”、增色“中国蓝”,打造“能源谷”、种好“塞外粮”的底气更足、动力更强劲。
这个春天,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吹响,创新驱动发展步履更加铿锵。
“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两会和自治区两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新动能,为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提供战略支撑。”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冯家举表示。
坚持“四个面向”,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朝气蓬勃的3月,乘着全国两会浩荡的春风,在科研主战场、创新最前沿,奋斗者们不懈拼搏,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一杯好奶的背后,有多少先进的生产养殖加工工艺作支撑?
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任发政等9名院士领衔的研发力量带动下,奶牛“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形成,营养调控关键技术实现奶牛平均日单产41公斤,相当于每头牛每天为国人多生产7公斤鲜奶。借助自主研发的世界领先的NP系统(营养素度量法),研发人员快速便捷地开展评估,指导减糖、减脂、增加有益成分等多样化产品的配方设计、筛选和改良,开发更契合国人营养健康需求的产品。
自去年初获批创建以来,该中心在自治区政府和呼和浩特市政府支持下,积极承担科研攻关任务,一项项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的突破性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站在新起点,我们将铆足干劲攻坚克难,从乳业发展的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集聚力量打造全链条创新生态。”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理事长张剑秋说。
作为享誉国内外的“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形成了规模化、现代化、全产业链发展的千亿元级乳产业集群。
“呼和浩特将坚定不移按照中央、自治区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科技兴蒙’行动,紧扣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强化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贺海东说。
从“一块煤”到“一匹布”,这是科技变出的“魔术”。在内蒙古久泰集团联合清华大学成立的二氧化碳制芳烃联合技术中心,这样的“魔术”每天都在上演。在该中心,二氧化碳低温转化、薄壁催化剂合成等多个世界级难题先后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流化二氧化碳一步法制芳烃成套技术研发成功,不仅助力解决煤化工生产过程碳排放的消纳和转化,还将大力改变我国长期依赖进口芳烃现状。
“我将带领团队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加快推进世界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项目落地转化,为实现‘风光氢储化’深度融合、现代煤化工行业绿色转型发展做出贡献。”集团副总工程师崔宇说。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越来越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科创优势、发展优势,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蓝图正转变为施工图、实景画。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转化成果激发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我区的短板,也是决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如何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内蒙古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五大任务”需求和8大产业集群16条重点产业链需要,在新能源、奶业、草业、种业、稀土等重点领域加快布局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举全区之力建设巴彦淖尔农高区、鄂尔多斯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全面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跨区域产学研深度合作,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加快形成高端引领、梯次接续的战略科技支撑新格局。
贺海东介绍,呼和浩特市将从以下三方面精准发力:
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今年,呼和浩特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较去年要增长10%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7家。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对科技企业及其创新活动进行奖补。
持续深化创新合作共建。依托北部科技城、中部留创园和双创园、南部和林格尔新区3大科技创新载体,进一步加大与中科院、上海交大等科研机构和平台的交流合作力度,打破制约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壁垒,实现创新成果共享。
持续开展科技研发攻关。围绕重点培育的六大产业集群,全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依托伊利、蒙牛和国家级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强化奶牛繁育养殖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依托蒙草等龙头企业,全力创建国家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切实解决优质牧草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依托金宇生物国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重点开展相关技术攻关,高标准建设国家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依托中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高效单晶硅材料研发和制造中心,重点突破大尺寸高品质半导体单晶技术,实现稳定产业化。
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今年,赤峰市作出新的部署。“我们将培育壮大创新主体,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企业、市场对接,组织实施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赤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田晨光表示,赤峰市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加快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
作为创新主体,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企业肩负重责。
“作为我国稀土行业头部企业,北方稀土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产业发展需求、企业生产需求为导向,协同优势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和业内专家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造创新活力足、创新能力强、创新体系优、创新环境佳的世界一流科技型稀土领军企业,为推动我国稀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包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北方稀土党委书记、董事长章智强说。
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冯家举表示,今年,内蒙古将持续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推动各项科技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力争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8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900家,新培育科技领军企业20家。内蒙古还将着力打造高层次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等科技创新主力军,引导规上企业在设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增加研发投入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助力“千里马”尽展才华
这两天,内蒙古工业大学刘建国团队正集智攻关。不久前,由该团队主持的“内蒙古重点区域遗留固体废物等重金属污染物调查质量控制和技术服务”横向项目启动。项目的开展,将助推“出生”在高校的技术成果走向“应用场”、转出“新动能”。
新年伊始,进一步强化科技激励的若干措施、内蒙古自治区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新政相继出台,聚焦强化科技激励、科研人员减负等科技改革重点领域,持续深化科技管理放管服改革,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创建更加开放的科研生态。
针对如何以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军认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建立长期系统思维,画好施工图,统筹优化全要素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要始终把人才放在优先位置,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坚持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源头支撑。”
“我们将在激发人才活力上持续发力。通过深化科技兴蒙‘4+8+N’合作机制,推进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引育计划、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措施,梯次化、多渠道综合配套地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科技领域放权减负行动,更好地发挥科技激励指挥棒作用,让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冯家举说。
潮平岸阔催人奋进,风正扬帆正当其时。内蒙古正抓住机遇,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激发科技自立自强新动能,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勇担当善作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