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阿拉善盟额济纳军用饮食供应站正在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工程施工,每天该供应站的工作人员都在施工现场忙碌着。
阿拉善盟额济纳军用饮食供应站于2021年12月成立,自成立以来,为给过往部队提供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就餐环境,该供应站以健全配套军供保障,着力打造保障打赢的军供铁军为目标,全力推进了军供站软硬件升级改造。2022年至今,该供应站投入资金450余万元,先后对综合办公场地、部队集结场地、军供餐厅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并围绕常规保障、应急保障、持续保障、机动保障等军供任务,依托额济纳旗“行业拥军”品牌,完善社会力量融入机制,确定了包括额济纳旗宾馆在内的大型餐饮保障点2个、物品购销和应急军供物资采购点10余家。形成了政府主导、退役军人系统牵头、成员单位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军供保障新格局。
“今年以来,军供站完成军供保障任务25次,接待部队官兵3800人。”该军用饮食供应站站长王顺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全面提升区域性军供综合保障能力,满足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服务需求,确保一旦有任务,实现供得快、保得好。”
其实,像这样倾情服务保障部队的光荣双拥传统多年来一直在阿拉善书写。特别是近年来,阿拉善盟为支持驻军国防建设,着眼于提升驻地部队官兵、军属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建立服务保障长效机制,努力克服地方财力不足的实际困难,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重落实,补齐驻地部队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积极解决部队军事训练和工作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为驻地部队解难题、办实事,用心用情持续擦亮双拥创建“金名片”。
以项目建设带动形成经费长效投入新机制为重点,着力支持驻军国防建设。近5年来,阿拉善共投入资金9亿多元,建设重点项目50余项,落实“双清单”30余项;先后实施了供热、给水、生活垃圾处理、市政道路、绿化亮化、“天网”工程、电视节目信号接入覆盖和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成公租房192套、蔬菜温棚60座,为官兵“衣食住行”提供便利;启动了共建军民融合航天创新示范区,修缮开放东方红卫星发射场,推动东风航天城综合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在驻地部队开设公证法律服务室,开通“尹鑫”公证法律服务直通车,不断提升服务驻地部队官兵、军属能力和水平。
积极拓宽官兵、军属就业安置新渠道。近5年来,该盟接收计划安置军队转业干部10人,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214人,军队离退休干部44人,接收退役士兵318人。在严格落实随军随调家属就业安置政策基础上,全面放开驻地部队随军家属和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落户限制,为160名随军家属办理落户,帮助长期两地分居的家庭实现团聚。着力缓解随军家属就业难问题,为随军家属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支持创业担保贷款100余万元,争取军属招录编制109个,在95861部队和63600部队设立公益性岗位近310个。在扶持照顾军人后代上给予重点倾斜,为34名边防一线驻地部队官兵子女提供无差别教育优惠政策,每学年免保教费1800元及幼儿基本读物书费100元。
为打通服务驻地部队“最后一公里”,该盟全力克服编制资源紧缺、供需矛盾突出等现实困难,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在95861部队和63600部队场区设立东风街道办、航空街道办、联合执法站、河东里市监分局,协调入驻物业公司、金融机构,为驻地官兵、军属和辖区群众提供便捷完善的基层行政服务;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目前全盟37个苏木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加挂“退役军人服务站”,构建起党政军三位一体、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基层单位分工协作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
与此同时,该盟与部队签署《军地联合执法协议书》《军民联防联控协议书》,构建军地互访、情况通报、靶区警戒清场及军事设施保护、武器残骸回收、应急处突协作、隐蔽斗争协作等六大军地协作长效机制,全力保障各驻军、驻训部队,协调演练场地、配合机动运输,保障试验实训任务200余次,疏散农牧民群众近万余人次;全面加强军地文化融合,强化文化拥军,深入驻地部队精心组织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军地青年联谊交友和互访参观等系列活动,唱响双拥共建主旋律,受到广大官兵一致好评。如今,在广袤的阿拉善大地,群众性军民共建活动蓬勃开展,“热爱人民军队、关心军人军属”已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