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力量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论坛发言摘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民委于8月21日—22日在鄂尔多斯市举办了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论坛,区内外专家学者和部分盟市委统战部围绕主题作了发言,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汇聚智慧力量。现摘登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高标准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民族干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刘宝明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是内蒙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务实举措,是广大干部群众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体现。

  深刻认识内蒙古在新时代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大局中的特殊地位

  内蒙古是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民族地区,决定了必须在新时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上走在前、作表率。内蒙古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最早实践地,决定了必须在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上走在前、作表率。内蒙古长期享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决定了必须在新时代弘扬民族团结优良传统上走在前、作表率。内蒙古是民族团结进步中国故事、中国经验富集地,决定了必须在新时代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推动党的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

  深刻认识内蒙古对全国民族工作的贡献,增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历史自信

  内蒙古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作出了无愧于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抉择,有力回答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繁荣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依靠什么力量,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表率。

  同时,为党和国家把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以不断创造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突出成就,为巩固和深化中华民族大团结、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树立榜样、贡献经验。形成了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的优良传统,为深刻解读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经验提供了生动和经典案例。

  形成了以听党话、跟党走,识大体、顾大局,讲风格、善担当为鲜明特点的可贵品质,为深刻把握和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工作时代命题提供了鲜明的价值参照和路径坐标。

  把握历史主动,高标准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以经济建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以政治建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以文化建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坚定不移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社会建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以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牢记“国之大者”,坚决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以党的建设保障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在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作模范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研究员 沈桂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利用好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建设好“两个基地”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外接俄蒙,内连八省,具有东西部经济和南北经济纵横联动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探索特色经济发展之路,逐步发展成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充分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要素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等比较优势。

  内蒙古要发展壮大自身优势,挖掘具有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开放链,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为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贡献力量。

  把握好口岸优势,在民族地区对外开放中争作模范

  内蒙古有4200多千米长的国境线、20个口岸,具有对内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口岸经济,逐步把开放触角延伸到中亚、欧洲乃至全球,全方位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打造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

  织好交通、物流、信息“三张网”,加快构建横贯东西、纵连南北、顺通北京、畅联八省、抵边达海、城乡一体的高效流通体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全方位多支点齐头并进、相互促进,不断深化对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建设好生态安全屏障,在推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上作模范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要求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内蒙古是资源富集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在全国生态文明统筹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示范效应。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投入大量资金、技术、人力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和沙漠化系统治理取得了很大成就,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很多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水土保持、风沙源治理等任务仍十分艰巨,需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承担起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神圣使命,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争作模范

  内蒙古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在国家安全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人人是哨兵、户户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的观念深入各族同胞的内心,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祖国北疆的山河大地。承担起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神圣使命,是内蒙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逻辑基础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乌云格日勒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基础之上,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其提出和实施的逻辑来源。

  理论逻辑:源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最新成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准确把握不同时期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逐渐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内蒙古在党的领导下模范践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长期保持了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被誉为模范自治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内蒙古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历史逻辑:源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尊重历史、顺应民心,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探索实践的结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内蒙古地区的各族先民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作出重要贡献,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上始终走在前列。早在建党初期,党组织就在蒙藏学校发展党员,组织带领蒙古族群众参与京绥铁路工人运动,指导编辑《蒙古农民》,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内蒙古各族人民血脉。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内蒙古各族儿女始终坚定不移站在党和人民一边,坚决果断反对民族分裂,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实践逻辑:源于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内蒙古坚持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从模范自治区到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早在“一五”时期,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内蒙古建成包钢、大兴安岭森工基地等大型战略性设施。改革开放后,中央确定了由北京对口帮扶内蒙古,将内蒙古纳入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国家战略,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以来,内蒙古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实化为办好两件大事的统领性举措,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良好开端。

  鄂尔多斯市: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中砥砺奋进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搭建“六维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体布局,谱写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鄂尔多斯幸福篇章。

  优化顶层设计,搭建总体布局,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

  鄂尔多斯市委、政府以“七个作模范”为引领,逐步搭建起工作主线、努力方向、顶层设计、重点格局、主要载体和落实体系六个维度、一体发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体布局,以“三个体现”“十个纳入”落实主线要求,确保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一是做到“三个体现”。发挥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体现到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之中,体现到市域发展、法规政策、项目建设和具体事物之中,体现到谋划聚智、工作聚焦和落实聚力之中,所有工作都赋予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二是实现“十个纳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党建工作、意识形态责任制,政治考察、巡察、实绩考核,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政府工作规划、部门业务及基层组织重点工作等十个方面,为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体系化、制度化保障。

  优化体制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格局

  鄂尔多斯市委、政府坚决扛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政治责任,抓协同、聚合力,抓机制、成格局。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凝聚工作合力。以细化工作格局为牵引,研究制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的行动方案》,出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市域各层级各领域示范创建》等配套举措,以完善的制度、健全的机制凝聚起协同合作、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二是健全工作体系,构建行动格局。成立各级党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配套成立促进会1094个,以党建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战之家等为依托,全市各类基层党组织建成151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平台,组建七类宣讲队伍1812支,形成覆盖全域、教育全民的“润物环境”。

  优化载体抓手,贯通落实体系,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市域示范

  鄂尔多斯市委、政府全面贯通“144610”落实体系,着力在“七个作模范”上夯实基础、深化内涵、创新方法,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市域示范。一是推动政治上团结统一。建立健全常态化、分众化、精准化的思想引领工作机制,在党员干部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核心课程、列入各级党委学习重要内容;在青少年学生中,全面展开“五个一”系列活动1762场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423次;在社会群众中,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讲活动6141场次,打造标志性实景实物77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自觉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二是促进经济上共同富裕。锚定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鲜明提出“三个四”目标任务,重点实施最优营商环境措施500条,打造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实施“万企兴万村”等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跨越两个千亿级大关,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三是实现文化上兼容并蓄。建立鄂尔多斯市民族理论政策高端智库,深挖党在鄂尔多斯的革命历史,建成鄂尔多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乌审红色小镇、牧区大寨博物馆等基地,创作《石榴红了》《似是故人来·鄂尔多斯篇》等文艺作品53件。四是做到社会上互嵌融合。制定《鄂尔多斯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五年规划》,建成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62个,选树“石榴籽”嘎查村、学校等538个,精心设计“三项计划”,正在全市22个领域建设示范点4327个,打响“暖城·石榴籽”民族团结进步品牌。五是推进治理上共治共享。将民族事务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建成三级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处置平台,形成“多多评”智能基层治理等典型经验做法,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件事件,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兴安盟:率先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

  兴安盟始终站在维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的高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率先启动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

  统筹谋划抓落实,坚决扛起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政治责任

  把民族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四级书记一起抓,健全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实现乡镇苏木全部配备专职统战委员并进入党委班子。创新提出“14466”总体工作思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单独一章写入“十四五”规划、专门制定落实方案,纳入党的建设、意识形态责任制、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督查检查。制定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行动方案,抓实“八个引领”,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走深走实。

  学深悟透抓落实,持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发挥“关键少数”表率作用,组织442名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讲民族工作专题党课,累计开展专题学习1.6万余次,覆盖党员干部8万余名。面向全盟12万名干部职工开展以“六个一”为载体的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与法律法规集中学习,在199所学校15万余名在校生中常态化开展“八个一”活动,依托四级促进会深入开展“三学一带一创”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领域各方面落地落实。

  建章立制抓落实,切实强化推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的机制保障

  建立盟委书记民族工作谈话制度,压实各旗县市、盟直重点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履行民族工作责任,得到国家民委肯定并作为典型做法进行推广。健全民委委员单位定期调度、专项述职等五项机制,确保民族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城市社区和农村牧区大力实施“石榴籽家园”建设行动,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协调处置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机制,落实情报信息共享会商研判、联动处置和风险隐患零报告制度,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有形有感抓落实,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恩奋进跟党走

  创新开展全社会“中华文化大家学”、农村牧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城市社区各族群众“互帮互助”、教育系统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教助学、边境地区“同心戍边”5项“石榴籽同心筑梦”主题活动,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参与超过100万人次。全国百余家地市媒体走进兴安盟开展主题采访活动,全面报道兴安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法和成效。打造全国首个域牌形象,“兴安岭上兴安盟”破圈传播,树立起兴安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的良好形象。

  创新创先抓落实,努力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上贡献兴安力量

  在两次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的基础上,率先启动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创建,研究制定示范创建“8+1”工作标准、达标举措和三年行动方案。创新成立1088个覆盖盟旗乡村四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使之成为基层民族工作力量的重要补充,民族工作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党和政府同各族群众联系的重要纽带。依托“一馆三址”、展览馆、博物馆等文博场馆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10个,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文旅融合项目区、创新创业产业园等互嵌式发展重点领域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创新基地23个。

  夯实基础抓落实,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兴安盟成为全区唯一同时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的盟市。坚持做强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兴安盟被确定为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全国首个单体百万千瓦级陆上风电基地在兴安盟建成投产,阿尔山市创建成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并正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面落实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四大行动”“六大举措”,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5年全区第一。立足新时代,迈进新征程,兴安盟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努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模范,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兴安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论坛发言摘登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乡村振兴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