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更好激发“北疆文化”生机活力。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更加广泛地调动群众的创造热情。要积极推动改革创新,文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传承形式,要抓好文化项目的策划、引进、运作和落实,以项目建设促进文化发展。要强化人才支撑,做好新时期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人才的保障,把加速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制定相关计划,创新工作方式,为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要做大做强“北疆文化”独有品牌。以赤峰为例,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以境内地名命名的文化8个;有“华夏第一村”兴隆洼遗址,有“中华第一龙”红山文化标志性器物C型碧玉龙,有“草原第一城”二道井子夏家店遗址;有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两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等。新时期发展文化事业,要努力塑造具有地区特色的重大标识,走出不同于其他地区、专属于内蒙古的差异化、品牌化、特色化之路,把更多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品牌优势。
要全面推进“北疆文化”融合发展。要推动文化与城市相融合,把文化理念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推动文化与民族相融合,讲好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进的故事,让优秀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要推动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内涵式发展文化旅游业,让特色文化支撑起每一个景区景点,让更多景区景点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作用。要推动文化与科技相融合,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文化传播提供新载体,扩大文化的辐射力和覆盖面。
要持续加强“北疆文化”对外输出。要加强对文化的研究阐释,深入研究其历史底蕴、文化内涵、时代价值,力争在更多艺术门类创作出精品力作。要加强对文艺产品的包装推广,加强同各类媒介的沟通对接,分步骤、有计划地推出系列重量级新媒体产品。要探索建立打响“北疆文化”品牌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出台相关制度性文件,将更多好的经验做法固化下来,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