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萨尔
“巴特尔,我们来看看你。”这天一早,乌海市海勃湾区林荫街道海馨社区“妈妈帮帮团”的老妈妈们像往常一样来到社区残疾人巴特尔家帮忙。一进门,大家就分头行动起来,有的擦家具,有的拖地,不一会儿房间被打扫得整洁明亮。
今年40岁的巴特尔多年前因车祸导致左腿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妻子尚玉会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有时连打扫家务这样的小事都难以完成,一家人生活捉襟见肘,只能靠低保维持。
得知巴特尔一家的困难后,“妈妈帮帮团”就经常登门为他们送去关心关爱。“老妈妈们隔三岔五就来看我,帮我收拾家,就像亲人一样。”巴特尔感动地说。
在林荫街道,这支名叫“妈妈帮帮团”的志愿服务队像母亲般温暖,平均年龄已有65岁的老妈妈们每天奔走于困难居民家中,为各族居民排忧解难。
位于海勃湾区城郊的林荫街道下设大庆、温馨、海馨、依林、金裕5个社区,生活着汉、蒙、回、满等23个民族,居民主要由采煤沉陷区、库区淹没区、矿区棚户区搬迁居民构成。老年人口多、贫困人口多、残疾人多,长期以来,街道基层治理面临的矛盾问题多,如何破解?
据林荫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谷雨介绍,近年来,林荫街道党工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打造“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特色品牌,通过“妈妈帮帮团”等志愿服务队做好辖区各族群众的帮扶救助,积极营造各民族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通过“银发宣讲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通过“小林解忧”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建立辖区党员、居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方力量齐参与的议事协商格局,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家闲不住,就想发挥些余热,帮助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妈妈帮帮团”成员王义娥说,自2019年11月“妈妈帮帮团”成立以来,为残疾、孤寡老人和孤儿等群体捐款捐物,为行动不便的居民送物买菜,上门做饭做家务、陪伴聊天。
在社会各界和老妈妈们的帮助下,巴特尔一家的生活状况逐渐得到改善,他也重拾对生活的信心,积极加入到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
前些年,看到家里有很多人捐赠的图书,巴特尔便和妻子商量,在自家办起了爱心书屋。从一开始的几百册图书发展到现在的2000余册图书,每到节假日,来他家看书的邻居小朋友络绎不绝。
海馨社区党委书记王玉静告诉记者,正是有了像“妈妈帮帮团”这样的志愿服务队,让社区各族居民和谐相处亲如一家,而且还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在林荫街道,还活跃着一支名叫“银发宣讲团”的老年志愿者队伍。平日里,老人们走基层、进乡村、入企业、到学校,满怀激情地宣讲民族团结故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
今年78岁的肖挺喜是宣讲团的领头人。尽管头发花白,但他依旧充满干劲儿。
前些天,一场“感恩奋进跟党走,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上作示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在林荫街道办事处会议室火热开讲。
台下居民们认真聆听,台上,作为主讲人的肖挺喜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等四个方面内容开展宣讲。宣讲内容紧紧围绕党的大政方针和民族团结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宣讲过后,现场群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社区、学校、农区,哪里需要我们去讲,我们就去哪里。”肖挺喜告诉记者,为让大家听得懂、听得进,他们有专人负责学习研讨资料的收集整理,时常到市、区党政办公室借阅相关文件,经常到市委、区委宣传部调取宣传资料。在每次宣讲活动开始之前,大家会聚在一起开个会,讨论确定宣讲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如何讲才能讲好。
同时,老人们还以文艺加宣讲的演出形式向群众传达党的政策和理论,通过唱红歌、三句半、二人台、快板、京剧唱段等节目宣传民族团结。
如今在林荫街道,一抹暖心“志愿红”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架起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在各族群众中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