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洞见】

让夜校成为终身学习“补给站”

  ◎孔德淇

  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有的课程甚至“60秒内全部抢光”……近段时间,年轻人“下班上夜校”的夜生活方式在社交媒体中频繁“出圈”。

  年轻人之所以热衷上夜校,原因不尽相同。有人看中价格亲民、物有所值;有人则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填补儿时遗憾;还有人希望通过多样化的课程提升专业技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充电。这些热情和需求,彰显了年轻人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的渴望,也体现了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需求。

  过去,教育往往被视为一段有限的学习经历,随着毕业而告一段落。如今,教育已经演变为终身课题,是每个人不断成长的内在需求。从这一角度来看,夜校在许多城市再次兴起,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学习场所,更成为终身学习的“资源中心”,为年轻人提供了触手可及的学习资源,极大降低了他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门槛,成为年轻人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得力助手。

  事实上,不同于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夜校所提供的大多数课程不能直接应用于功利目的,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无用之用”。这种现象背后,是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逐渐意识到,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工作或是实现经济上的成功,而是深度探索精神生活,不断拓展眼界、丰富思维,追求知识、追寻智慧,并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交流。这种对终身学习理念的认同,体现了当代年轻人对个人成长的追求。

  日趋升温的“夜校热”,也面临着“供不应求”痛点,呼唤着社会各界给予足够的支持。无论是制定政策、搭建舞台,还是优化环境、升级服务,都该为这些寻求“无用之用”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更多人享用。政府要整合既有资源,增加有效供给,引进各类主体成为课程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同时也要严把审核关,杜绝资质低劣、服务失范的市场主体“扎堆”而上,破坏来之不易的“夜校生态”,保证教学质量。

  我们欣喜于越来越多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点燃,但也要注意,有一些群体将夜校当作廉价的“兴趣试错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上几节课后就丧失兴趣、半途而弃,实则造成了有限资源的浪费。这也表明,想办好这项民生大事、实事,需要各方同向发力、用心维护。相关方面应该倡导社会公众将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常态,充分了解人们的学习需求,丰富教育资源,创造更优质的学习条件。同时也要让年轻人意识到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在夜校的学习中放松身心、陶冶情趣,觅得良师益友。

  夜校的火热“出圈”是学习型社会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整个社会都应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姿态,为增加知识的供给、拓宽文明的维度、提升社会的温度协力同行。期待夜校在未来迸发更多可能,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推动整个社会向着更加文明进步的方向迈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锡林郭勒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出彩
善于化繁为简
用实际行动交出“全年精彩”答卷
前景展望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快递放代收点 应征得收件人同意
让夜校成为终身学习“补给站”
走出“文山会海” 坚持“四下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