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内蒙古紧紧围绕“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切实肩负起、履行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应有贡献。
2023年10月,《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发布,其中提出“加强矿区治理修复”,为内蒙古今后加强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监管、矿区开展土地规模化综合治理、相邻矿山企业实施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等提供了政策保障与支持。
解读——
加强矿区治理修复怎么干?
“对于内蒙古来说,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是答好高质量发展时代问卷的必然要求。要立足地区资源禀赋特点、优势和特色,持之以恒打基础、谋长远,与时俱进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加强矿区治理修复是其中重要一环。”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处长王丽俊说。
加强矿区治理修复,规划先行。内蒙古坚持规划统筹,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格局。加快修编《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细化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实施意见》,聚焦聚力《内蒙古自治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从长期总规总纲到近期重点专项,从生态修复任务布局到优化投入机制模式,以规划制度统领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要督促矿山生产者全面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强化资源型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和社会责任,探索支持第三方治理模式;鼓励具备条件的矿区开展土地规模化综合治理、相邻矿山企业实施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加大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财政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并获得合理回报,形成矿区治理修复的强大合力。”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杂志社副研究员毛伟华说。
行动——
加快修复治理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眼下,内蒙古锡林河煤化工有限公司贺斯格乌拉南露天煤矿南排土场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今年我们重点对南排土场进行了覆土整形,开展压茬式治理,采取露天采矿与生态保护一体化建设同步进行。”公司环保科科长王权介绍说,目前排土场植被覆盖度达到了85%以上,边坡稳定。
近年来,锡林河公司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达3.4亿元,完成治理面积2639.11公顷,生态环境持续恢复,狍子、狐狸等野生动物的身影频现。
位于通辽市的国家电投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不断在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优化、绿色发展长远规划等方面创新突破,所属露天煤矿矿山累计完成生态修复7.5万亩,投入资金16.9亿元。
“我们提前实现了‘一年大变样、三年彻底整改’的工作目标,今年修复工作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将完成新增矿山生态修复面积近1万亩。”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如今,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所属的5个矿均已实现从煤海到花海的蝶变。
这些都是内蒙古对矿区实施生态“修复术”,让大地又“绿”起来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内蒙古坚持重点攻坚,全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有效增加土地资源、恢复植被、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增强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内蒙古一手抓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2023年前三季度,已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53平方公里、支出基金金额45亿元,初步建立了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数据库。一手抓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2023年以来,已完成历史遗留矿山治理46.13平方公里,超额完成了年度治理目标任务。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巴彦淖尔市通过实施矿山生态治理修复项目,乌拉特前旗乌拉山及周边地区、黄河流域河套平原区域的历史遗留废弃无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基本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复。呼和浩特市被列为国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城市,今年该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也已开工建设,覆盖了467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兴安盟制定治理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核查,形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信息图册和“一坑一档一策”,截至目前通过项目实施、转型利用、自然恢复等方式,完成治理面积9.47平方公里。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内蒙古组织实施乌梁素海流域和科尔沁草原两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今年,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子项目“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工程”入选国家“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通过项目建设,乌兰布和严重沙化沙漠占比由2017年的23.7%降低到21.8%,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目前,黄河重点生态区(鄂尔多斯市)和北方防沙带—黄河重点生态区(呼和浩特市)两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均已开工建设,着力打造管理示范工程、民心示范工程、安全示范工程,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目标——
推动国土空间保护修复,助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生态修复战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自然资源部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履行‘两统一’职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站稳主阵地、建功主战场。”王丽俊说。
下一步,内蒙古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加快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修编,细化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工作安排,加强监管,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已有项目实施进度,不断提升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效果,确保完成“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任务。
结合自治区实际,完善矿山修复制度标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围绕“一区两带”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三北工程加强项目储备,进一步提高黄河流域、大兴安岭等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项目成熟度。结合三大攻坚战加强项目储备,进一步提高北方防沙带、阴山山脉、贺兰山西麓及周边地区、环京津冀地带等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项目成熟度,大力提升矿区治理修复力度。
毛伟华说,可将资源型地区分为“新建型”“成长型”“成熟型”等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异化的地方治理路径。如在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等草原地区坚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原则,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支持乌海、鄂尔多斯蒙西和棋盘井工业园区、阿拉善乌斯太工业园区整合园区资源,实现资源集中开发、统一管理、连片治理。
厚植生态底色,擘画壮美画卷。内蒙古着力构建自治区“一区两带多廊多点”的总体生态修复格局,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对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系统受损的国土空间进行保护与修复,增进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保障内蒙古乃至全国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