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美满生活,不仅是“小家”的愿景,更是“大家”的目标。在方法上多创新,在制度上强保障,以小切口体现老年人的所需、所急、所盼,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养老服务才能更有温度和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养老服务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自治区两会期间,加强养老服务、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发展银发经济等话题备受关注,“养老”一词被频频提及、热度不减。
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让更多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美满生活,不仅是“小家”的愿景,更是“大家”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近年来,内蒙古持续聚焦老年群体服务需求,用心用情用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牧区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完善,城市“一刻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功能拓展延伸,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打开新局面。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加深,更加凸显养老服务需求的旺盛。数据显示,到目前,我区60岁以上老年人546万、占常住人口的22.8%。“十四五”期间,全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养老形势较为严峻。我们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谋划发展养老服务业,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活力,更好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如何走好养老服务升级路?我区不少地方正在加快探索,多方面发力“破题”。呼和浩特市通过居家上门服务、适老化改造项目、“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开设老年大学等举措,使老年人的日间照料、基本医疗、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需求得到满足;鄂尔多斯市积极探索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打造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于一体的医养综合体,满足老人养老和医疗护理双重需求;兴安盟大力推进“养共体”建设,形成“旗、乡、村”农村养老服务三级网络构架不断健全、部门协同配合、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的“大养老”格局……在方法上多创新,在制度上强保障,以小切口体现老年人的所需、所急、所盼,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养老服务才能更有温度和质量。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美好的愿景不仅仅是在歌词之中,还应是现实层面的不断开拓。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银发经济”发展空间巨大,要想办法、下功夫激活这片蓝海,发展医、养、康、护、教、娱、安七位一体养老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多”、从“多”向“优”升级。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抓住“银发经济”发展的契机,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让他们在白发苍苍的岁月里依然感到幸福与满足。
尊老、养老、助老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个人、家庭、社会、政府、市场等方方面面共同行动、携手努力,让深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成为行动自觉,让时代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老年群体,一个值得期待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必将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