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凡治国之道 必先富民

  【出处】

  《管子·治国》

  【原典】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释义】

  管子其人,更常见的称呼是管仲,他被赞誉为“春秋第一相”。管仲在齐国任相期间励精图治、大兴改革,使齐国迅速崛起,卓越于春秋各国。孟子著名的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称颂那些起于寒微、杰于当世的英雄人物,其中讲到一句“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就是指管子。

  《管子》认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大凡治理国家,一定要先使百姓富裕起来。治国必先富民,富民然后强国。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识到富民对于增强国家实力的巨大作用。正是由于抓住了治国之本,齐国很快强盛起来,齐桓公才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孔子对“富民”也有诸多论述。据《论语·子路》记载,孔子到卫国去,看到那里人口众多,便赞叹道:“庶矣哉!”弟子冉有问:“既庶矣,又何加焉?”意思是:人已经够多了,还能做些什么呢?孔子回答:“富之。”

  【启悟】

  孔子说,“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墨子说,“民富国治”;东汉王符认为治国“以富民为本”;清初唐甄则认为,治国“不以富民为功”,只能是“适燕而马首南指”,结果适得其反。可以说,富民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百姓生活的要求,更是国家稳定的保障。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前进的历程。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的接续奋斗,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高,取得了人民满意、举世瞩目的成就。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共同富裕目标奋进,需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同时,也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用更有效更合理的制度安排,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的富足,也包括精神世界的丰盈,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物质富足是精神丰盈的基础和条件,而更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推进共同富裕,要处理好“富口袋”和“富脑袋”的关系,既要关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也要人人“知礼节明荣辱”,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共同富裕不会自动到来,美好生活也不会从天而降,需要在苦干实干中实现。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奋斗是亮丽的底色,也惟有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共同奋斗、不懈奋斗,才能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袁宝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科技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公益广告
强化狠抓落实执行力
事不避难方显担当
发展新目标
凡治国之道 必先富民
【辣语】
拯救“文字失语”还需多添“墨水”
以优质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