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兴安

兴安领创 实力“出圈”

  □本报记者  高敏娜  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韩雨格

  初夏午后,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又迎来了一批小游客,来自乌兰浩特市的336名学生在这里体验了“一站式”文旅盛宴。在“永不消逝的电波”红色文化体验区,学生们围着讲解员孟莹,听她讲述20世纪40年代隐蔽战线先辈们的英雄事迹,重温峥嵘岁月,感悟革命精神。

  作为一位95后讲解员,孟莹平均每天要进行4场讲解,2万多字的讲解词早已烂熟于心。但是对她来说,讲解不止于背稿,更要让民族文化活起来,让文化真正浸润到听众心中。

  “在每一次的讲解中,我都力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听众,在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陪伴各族群众和游客共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文化认同,我觉得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也十分享受这个过程。”孟莹自豪地说。

  非遗展示、主题购物、演出展览、旅游参观……自2023年10月兴安盟重点打造的文旅商业融合新地标——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运营以来,兴安人的朋友圈有关文化活动的分享不断刷屏,马头琴演奏、剪纸、奥日雅玛拉刺绣等非遗文化项目向大家款款走来,让参观者有机会近距离领略非遗的风采。

  在马头琴非遗工坊,各种工艺的马头琴被一一排列展示,这里不仅承载着非遗文化古老而优良的传统,更见证了非遗文化的精彩传承。盟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旺盛正在演奏马头琴,悠扬动听的旋律仿佛让人置身于广袤的草原,如痴如醉。

  “对于我们马头琴制作人来说,每把琴都是有生命的,把手艺发扬光大,让悠扬的琴声传向更远的地方,是我作为匠人最大的心愿。”旺盛告诉记者,从2008年返乡创业以来,他培养了60余名马头琴制作人。

  “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给了我们民族传统技艺集中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非遗技艺被更多人看到和了解,为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我作为非遗传承人,将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个人艺术追求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旺盛坚定地说。

  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位于乌兰浩特市前街步行街内,紧邻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吉思汗公园,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这里是兴安岭上生动的“两创”实践,把非遗进行市场化创新,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时尚表达,同时把文旅进行创造性整合,使大众“一站式”领略兴安画卷。

  “想不到非遗文化还可以用这样生动直观的形式来展现,在这里我还体验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看到了兴安盟的剪纸、银器制作等特色产品,深刻感受到了兴安盟深厚的文化底蕴,领略了什么叫民族团结一家亲。”乌兰浩特市居民伊旭升说。

  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共分为三层,一层以“兴安剧场”为主题,设置圆剧场、T型舞台等场景,定期举办非遗技艺展演、服饰走秀、文创集市等活动。二层以“兴安兴邦”为主题,打造民族刺绣工坊、民乐坊、中华传统服饰虚拟3D试穿、特色美食加工制作等综合性展览展示空间。三层以“大观兴安”为主题,生动还原兴安盟6个旗县市特色建筑场景,展示销售全盟优秀的非遗、文创展品和特色手工艺品等。

  自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运营以来,紧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系列活动,盘活用好场馆资源,不断丰富市民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使各族群众在这里了解感受大美兴安的同时,领略历久弥新的非遗风采,让根植在北疆大地的优秀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努力构筑各民族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经济周看
   第06版:理应如此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出彩
援企稳岗育人才 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念好“节水经” 激活“水动能”
共享晾衣架 “晒”出大民生
走进毕拉河 共赴一场杜鹃花海之约
深化“一网通办”改革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培育“头雁”为乡村振兴蓄力引航
兴安领创 实力“出圈”
新增产值约40亿元合成生物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