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学养一方人,文学来自大地、亲人和自己,我们要明白自己的根在哪里,因为能引起读者共情、能感动读者的,才是一部好作品。《娘》这本书就是如此,书中在描写娘平凡而又不平凡一生的同时,字里行间都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该书被新华社四次重磅推荐,先后译成英、法、俄、日、阿拉伯、哈萨克、尼泊尔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书中真切地描述了湘西大山深处一位母亲所遭遇的屈辱和苦难,以儿子的视角,全景记录了母亲饱受苦难,牺牲自己的名誉,以生命和血泪抚养儿女、保护儿女、教育儿女的经历。
作者彭学明以回忆的笔触、深情的口吻,讲述了自己幼年被父亲抛弃,跟母亲相依为命直至母亲过世,母亲为儿女付出所有精力、熬尽血泪的苦难岁月。迫于生计,柔弱又坚强的母亲带着儿女两次改嫁。可为了孩子的成长,母亲毅然离婚不再改嫁。母亲以铁人般的意志辛苦劳作,一人肩负起整个家庭。母亲曾经面对濒临瘫痪、儿子高考落榜三次复读、小女儿所嫁非人等重重磨难,以中国妇女特有的吃苦耐劳和牺牲精神,支持儿子一路走出大山……
书中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和生动鲜活的故事情节,触动、牵扯着我,为之动容,为之唏嘘。
纵观这部厚重之作,作者为了避免“母亲”这个大众化文学题材落入俗套,他在小说结构、情节、细节、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力求创新,尤其在小说开篇,作者精心设计了一个有着超强画面感的影像式画面直奔主题,来推出“娘”这个重要人物。画面中,娘背着他走在去往前夫家的路上,路的两边是田,田的两边是山。连绵起伏的高山,丰收在即的麦田,呈现出一幅风光秀美的乡村图画。开篇这段情景描写,还将娘这个外来媳妇与前夫家乡人的热络、亲近、寒暄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印证了娘的为人和娘的性格。
彭学明说,娘的来龙去脉,娘的前世和今生,是我认清自己的最好胎记。
写母亲的作品有很多,能够如此全景影像式记录书写时代背景下的一位平凡母亲,用柔弱双肩扛起家庭重任,一生与悲苦的命运抗衡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娘》,呈现出了一位中国母亲的倾情大爱,成为世界母亲的崇高化身;一位湘西儿子的追悔长歌,唤醒天下儿女沉睡的灵魂,让人肃然动容、悲怆难忘,被喻为当代《孝经》、亲情《忏悔录》。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母爱如歌,情深意长。
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作者对母亲苦难一生的心痛、爱怜,无不感念着母亲对自己的养育教导之恩,从而呕心创作出这部感动读者的亲情巨作,让“娘”这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鲜活地走进每一位读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