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爱无“碍”,点亮生活新希望

兴安盟扎赉特旗红十字会开展“光明行”活动。(兴安盟红十字会供图)
在呼和浩特市阳光家园托养中心,残疾人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手工艺品。 (呼和浩特市阳光家园托养中心供图)
  □本报记者  李存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今年,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列出民生实事33件,其中就有3件与残疾人民生福祉息息相关——新增残疾人就业8000人以上;为60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6500名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托养服务;为低收入困难家庭和边境旗市、少数民族聚居区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3500例以上。

  内蒙古正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举措,着力办好一项项民生实事,让广大残疾人共享美好生活。

  千方百计促就业

  6月17日,由自治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办的全区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60多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参加了培训。培训班设置了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就业政策解读、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简历制作、求职技巧培训等课程,着力提升残疾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经过一周的培训,学员们于6月23日参加了全区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招聘会上,55家单位提供了370多个就业岗位,共200多名残疾人入场求职,多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我在培训班上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求职技能,招聘会上我也投递了多份简历,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生郭凯圆说,“相信在残联等部门的帮助下,我们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今年,全区各级残联持续推动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实施方案》各项任务措施,深入各类用人单位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安置残疾人就业,扩大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规模。同时,不断加强国家级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基地、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各类基地创建评估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各类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推动落实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就业优惠政策,助力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

  截至6月底,全区新增残疾人就业6510人,已完成民生实事清单目标任务数的81%。

  小改造迎大变化

  家住包头市昆都仑区的邸树杰因一次意外导致肢体二级残疾,由于行动不便,过去他都是在家人的陪伴下才能坐着轮椅出门。

  随着昆都仑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的实施,邸树杰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不久,根据邸树杰的实际需求,昆都仑区残联在邸树杰家的入户门和楼道门口都铺设了坡道,还为他免费适配了一台电动轮椅。

  “门口有了坡道,我可以自己坐着电动轮椅随时出门转悠,特别方便。”邸树杰说,“如今,惠残助残政策越来越好,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帮助残疾人补偿功能、改善残疾人生活、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今年,自治区残联制定了《全区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目录》,指导各盟市残联将家庭无障碍改造摸底评估和具体实施工作落实落细,下拨全年补贴经费3055万元,将为全区60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全区各级残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居家条件和实际需求,为残疾人家庭进行个性化改造,解决了残疾人日常生活中的出入难、洗浴难、做饭难、如厕难等问题,切实提升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今年,我们还组织全区各级残联深入450余户残疾人家庭中,开展家庭无障碍改造交叉互检互学,同时在各地大力推广在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不断提升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质效,切实提高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治区残联维权部主任史荣说。

  目前,2024年全区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仍在火热进行中,已完成改造1159户。

  托起稳稳的幸福

  一起学习做饭、乘坐公共交通、进行超市采买等生活技能;学手鼓学跳舞,练习打台球,丰富文娱生活;学习制作手工艺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

  在呼和浩特市阳光家园托养中心,38名处于就业年龄段的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生活在这里,中心为他们提供了专业化的托养服务,他们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这里有专人照护,每天除了康复训练,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生活充实又幸福。”肢体残疾人戚义怀对托养中心的服务非常满意。

  呼和浩特市阳光家园托养中心主任刘鹏林说:“托养一人、解放一家、幸福一方,我们将用心用情做好每一项服务,让残疾人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

  为帮助有托养需求的残疾人得到更好的托养照料,解除残疾人家庭的后顾之忧,自治区不断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制度,加强托养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托养服务覆盖面,全区建成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200余个,为残疾人提供寄宿制托养、日间照料、居家照护等各类托养服务。

  今年,自治区投入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1005万元,用于补贴全区6700名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

  为支持和引导残疾人托养服务健康发展,今年1月1日起,《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办法(试行)》正式施行,目前已对全区100多家机构进行了等级评定。对于获评机构,自治区财政将按实际入住人数,每张床位每月给予100元至300元的运营补贴,减轻残疾人家庭和社会负担。

  “今年,自治区还启动了残疾人托养服务标准制定工作,旨在为残疾人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托养服务。”自治区残联教育就业部主任席振宙说,“自治区残联将持续积极引导各类机构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寄宿制或日间照料托养服务,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取得新发展。”

  重见光明不是梦

  家住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西瓦尔图镇卓洛尼村的七旬老人姜柏珍生活困难,右眼失明已无法医治,左眼又得了白内障,每天看不清楚东西,老人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心情也非常焦虑。

  今年5月,由自治区残联、自治区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开展的2024年“大爱北疆 助康圆梦”气候性滴状角膜变性和白内障复明手术救助项目走进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医疗队深入该旗7个镇、4个乡、1个农场和8个社区开展筛查并实施复明手术,帮助包括姜柏珍在内的300多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残联和朝聚眼科医院对俺们的照顾,我的左眼终于又看清楚了,太谢谢你们了!”当医生为姜柏珍揭开纱布的那一刻,老人激动不已,连声道谢。

  目前,由自治区残联牵头的“大爱北疆 助康圆梦”气候性滴状角膜变性和白内障复明手术救助项目正在全区20个边境旗市(区)和4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由自治区红十字会牵头的全区“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正在全区各盟市开展,医疗队深入各地进行筛查,为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达到了“复明一人、幸福一家、感动一方”的社会效果。

  截至6月20日,2024年“大爱北疆 助康圆梦”气候性滴状角膜变性和白内障复明手术救助项目已筛查5860人次,实施免费复明手术597例;截至5月底,2024年全区“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已完成白内障复明筛查58163人,实施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533例。

  一项项事关残疾人的民生实事,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一项项惠残助残政策措施如一条条丝线,为内蒙古158.58万残疾人织就幸福生活保障网,不断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助力残疾人逐梦精彩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5版:要闻
   第06版:阿拉善
   第07版:理应如此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视界
梁称心吃上了称心饭
有爱无“碍”,点亮生活新希望
乌海市助企纾困 发放稳岗返还资金
呼包鄂乌四市签订协议 残疾人多项政策可共享
新片扎堆来袭 我区迎来暑期观影热潮
“牛经纪”带火“牛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