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自治区政协召开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专题座谈会。几届自治区政协委员欢聚一堂,共同回顾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治区政协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宝贵经验,展望美好前景。
携初心 共奋进
回望过去,时间为人民政协写下了不平凡的注脚。
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奋进,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壮丽篇章。
自治区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副主席奇英成回忆起自己和人民政协的特殊渊源关系,仍难掩激动,“人民政协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断焕发着蓬勃生机活力,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凝结着一届又一届政协委员的不懈奋斗。”
“伴随新中国的发展,人民政协在中国政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了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创新性、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家政策。”正如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进内蒙古区委会主委孙俊青在发言时说,75年来,人民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重要参加单位、人民政协是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自成立以来,民进内蒙古区委会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针对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区域绿色发展、黄河故道恢复与利用、林业碳汇等议题,开展深入调研,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孙俊青在发言中回顾了民进内蒙古区委会的发展历程,并表示民进内蒙古区委会将在民进中央、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发挥自治区政协平台优势,以参政议政新成果和履职尽责新担当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是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如何进一步发扬民主、听取民声、汇聚民智,人民政协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十三届政协常委路全忠对此深有感触。
“针对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防沙治沙工程、‘一湖两海’等生态保护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政协委员们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认真进行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和提案,取得了丰硕成果。”路全忠在发言时说,内蒙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凝结着自治区各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7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人民政协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交流中完善建议,在共商中集思广益,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强责任 担使命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当前,我们正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目标越伟大,任务越艰巨,越需要凝聚人心和共识、汇聚智慧和力量。
农工党内蒙古区委会主委云治厚在发言中表示,将紧紧围绕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在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体察民情、把握民意,积极利用人民政协的平台把相关利益关系协商好,在重大问题解决上推动形成共识,成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基础。
2023年,自治区党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统领,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实际,提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连任三届自治区政协委员的李树榕在发言中着重谈了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北疆文化”品牌打造,她建议在探寻黄河精神中讲好内蒙古故事。
多年以来,一系列对自治区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政策背后,都凝结着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
包头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赵君在发言中谈到了包头市政协履职的三件事,让大家对政协的贡献有了更具象的认识。其中第一件事是关于稀土产业的发展,包头市政协持续关注、长期跟踪稀土产业发展相关课题,从2017年至2024年,连续8年每年召开一次专题协商会议,从打造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延伸稀土产业链条、推动稀土交易提档升级、集聚科研力量、推动机制创新等不同角度,持续发力探寻稀土产业发展“最优解”,30多条建议成为党政决策选项,助推包头稀土产业正由“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铿锵迈进。第二件事是关于包头的赛汉塔拉草原,从2010年到2018年,三届政协,7件提案,9年坚守,让赛罕塔拉城中草原从最初的7950亩增加到10680亩,为全体包头人民在城市中心保留下一片“绿肺”,也为包头打造了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第三件事是聚焦科技创新持续建言,包头市政协始终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履职的重点方向、重点内容,每年都从不同切口、不同角度开展调研、视察、协商,助推老工业基地向“新”升级。
75年来,党和人民关心的一个又一个重大问题,在人民政协议得更深、做得更实。
汇同心 共向前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75年来,人民政协的丰富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辽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吕永成在座谈中表示:“凝聚共识是政协工作的中心环节。维护团结既是政协的优良传统,也是办好两件大事的现实需要,下一步,我们要把广泛凝聚共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解决‘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的问题,找准团结教育引导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把人心聚在‘七个作模范’的号召下,把共识刻在两件大事的坐标里。”
工商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具有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的基本特征,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和人民政协的重要界别,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持续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为自治区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贡献工商联力量。”自治区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周金桩说。
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保证。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张海容对此感受颇深,“自治区政协成立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各类专题学习、主题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张海容在座谈会上说。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这一重大论断,对做好新时代民族地区工作具有定向引航的重要指导意义。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高志明在座谈中回顾了近年来自治区政协民宗委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所作的工作,他表示,人民政协传统优势和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决定人民政协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同心同向的政治优势、协同联动的组织优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系统完备的制度优势、专门协商机构的专业优势等多重优势,将继续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火热实践中展现新作为。
听取大家的发言后,自治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延昆说,全区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坚守履职初心、主动担当作为,为人民政协事业提质增效,为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贡献智慧力量。
不忘初心志如山。几十年来,人民政协团结带领广大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在助力自治区成立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牢记使命勇担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政协的舞台将更加宽广、责任将更加重大,创造了辉煌历史的人民政协,也必定能汇聚起共襄伟业的强大力量,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白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