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美乡村入画来

  □本报记者  李佳雨

  7月28日,记者来到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庙屯村,篱笆院、土坯房、辘轳井……几十年前北方乡村的场景和随处可见的老物件儿赫然眼前。村党支部书记李巴图说:“这就是原来村子的旧址,我们把它保护起来,变成了如今的庙屯民俗村。”

  2016年以前,庙屯村的村民就生活在这些土坯房中,那时的庙屯村是人均年收入仅有4000元的贫穷村。2016年,庙屯村实施生态移民整体搬迁,在原址西侧建立了新村,并将除“危土房”之外的17座土房予以保留,形成村落旧址。2017年,庙屯村成立民俗休闲旅游公司,83户村民以土地入股,享受分红,公司成立后每年能吸引6万多名游客前来观光“打卡”,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4000元增长至13000元。

  “我们家把土地都流转给旅游公司,年底分红,我们两口子在民俗村打工,一年下来也能赚不少钱,很知足也很幸福。”村民玉枝说。

  与旧址一路之隔,却是另一番景象,一排排红顶白墙的民房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74岁的李秀琴老人如今生活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她感触颇深:“原来的房子啥都没有,冬天还漏风,现在的新区有自来水、太阳能,冬天还有暖气,屋里特别暖和,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新村用新的理念进行建设,尽量缩小新型农村与城市生活的差距,全村实现了水电气网路的全覆盖,全面展现了农村新风貌。”近十年里,李巴图带领着村民过上了好日子,他感慨,旧村新村只有一道之隔,却是两重世界,它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生活的巨变。

  2018年,庙屯村被列为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村,自治区级“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村,2020年获得“全国重点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如今,这样的村美民富产业兴旺的和美新村已在通辽大地遍地开花。

  走进科尔沁区清河镇西姜村,智慧设施农业园区里的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正滚动播放着每个大棚的实时情况。“我们这个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农作物病虫害预警监测、农作物农药残留检测、农产品质量追溯,初步实现产品种植生产全过程数字可视化。”清河镇镇长李岩介绍。

  临近中午,香瓜大棚内的温度升高,种植户张勇掏出手机,看到温度警示,立即点击屏幕,大棚内的卷膜自动卷起通风,温度很快降了下来。“有了这个智能管理系统,温度、湿度、光照度等按标准化调整,让农产品始终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长出来的香瓜又大又甜,很受欢迎。”

  张勇承包了村集体的23个大棚,“过去我种露地香瓜,不仅靠天吃饭,浇水、施肥成本还高,现在用上智能管理系统,水肥一体控制,节水节肥、高效增产,一年能种3茬香瓜,一个大棚能产6000斤左右,收入很可观。”张勇高兴地说。

  据了解,西姜村智慧设施农业园区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西姜村以科技为支撑,重点发展香瓜、鲜食西红柿等果蔬,2023年智慧设施农业园区农产品总产量1500吨、总产值能达到3500余万元,盛果期还能带动100多个村民就业。”西姜村副主任马生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聚焦两件大事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第05版:理论特刊 ③
   第06版:出彩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通辽
   第09版:出彩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旗县融媒
   第12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呼和浩特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现场会举行
青年社区项目把青年人才留在首府
国家专家服务基层沙产业示范项目在阿拉善启动
S22白永高速开始主体施工
达茂旗获批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
第二届中国北方农业博览会开幕
内蒙古运动员杨柳晋级拳击女子66公斤级决赛
和美乡村入画来
风光互补点亮边境牧民新生活
看内蒙古如何做好“这杯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