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希力木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贯彻的原则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也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奋斗目标。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价值旨归。我们党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随着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只有坚持为了人民而改革,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才能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实践证明,只有依靠人民而改革,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人民群众才会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到改革中,不断夯实改革的群众基础。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
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托幼、公共文化、基层治理等民生领域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比如,在就业领域,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等;在社会保障领域,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基本建成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医疗卫生领域,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健康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教育领域,致力于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通过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不断缩小地区、城乡间的差距,形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和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从建立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到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再到分类放宽或取消城镇落户限制……逐步深入的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共享城市公共服务。这些改革措施,都是为了回应人民群众期盼的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体现。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总结我们党发展壮大的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把群众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主体地位贯穿到治国理政各方面,广泛集中民智民力,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党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加强调查研究,畅通民意渠道,把人民的智慧集中起来、运用起来。在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中,共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留言超过854.2万条。无论是科技界、产业界,还是乡村教师、种粮大户、快递小哥、餐馆店主、法律工作者等,都能通过各类渠道、各种方式提出真知灼见,推动政策落实、改革落地。
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一切改革的推进,都离不开人民的力量。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及时总结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无论是促发展还是抓改革,我们党做事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尊重和鼓励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深入推进各项民生领域改革,注重总结推广农村综合改革、自由贸易试验区、河长制、林长制、三明医改、“最多跑一次”、新时代“枫桥经验”等基层经验,着力用改革的方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在总结群众经验、汇聚群众智慧中获得新认识、作出新概括、形成新成果、推动新发展,使决策及其执行充分体现民心民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下,从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再到建成造福亿万人民的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邮政快递网、5G网络等,现代化建设成果正在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具体来看,全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困难群众的就业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2023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0.66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22年,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达80%以上和70%左右,社会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房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汽车、信息、旅游、文化消费日益大众化,2023年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提高到45.2%。此外,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数字阅读成为新时尚,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城乡,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差距明显缩小,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牢牢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着力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问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最终由人民共享。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