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巴彦木仁苏木乌兰素海嘎查的葡萄种植温棚,只见一座座葡萄温棚整齐排列,棚内一串串形态各异晶莹剔透、浑圆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
“近几年来,我们嘎查大力发展葡萄产业,不仅拓宽了农牧民增收路,也有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乌兰素海嘎查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竞华介绍。
乌兰素海嘎查以党建为引领,引进内蒙古沙泉绿洲农业有限公司,精选适宜当地种植的阳光玫瑰、玉波二号、妮娜女皇、蓝宝石等葡萄品种,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打造温棚葡萄产业化种植项目,种出来的葡萄口感甜美、汁水丰富,为农牧民开辟了家门口增收致富的好路子。2023年该嘎查种植温棚葡萄产量达4.8万斤,亩产葡萄1600斤,年利润192万元左右。温棚葡萄科学种植和持续攀升的市场销量让当地农牧民信心倍增。今年该嘎查将扩大产业规模,计划在原有30座温棚的基础上新建更适合种植葡萄的拱棚6座,占地面积34.42亩,种植面积15亩。项目建成后预计创收96万元/年,带动嘎查集体合作社经济收入57.6万元/年。
“目前嘎查通过发展温棚产业,以租赁的方式跟企业合作,每户牧民获得收益近600元。下一步计划投资新建新式大棚,持续拓宽农牧民的增收路。”潘竞华说。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村富民的“金钥匙”,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新路径,以壮大集体经济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做好嘎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描绘出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新画卷。
集体经济开花结果,农牧民尽享发展红利。今年年初,在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各嘎查分红大会上,农牧民喜笑颜开,映衬出农牧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2023年,乌兰毛道嘎查和巴音敖包嘎查通过园区绿化养护、河道清淤、市政工程、巴音敖包商业广场等项目,使集体和个人分红达364万元,创历史新高;上滩嘎查、巴彦树贵嘎查和巴彦套海嘎查通过土地流转、面粉加工、道路养护、鸵鸟家畜养殖和环境卫生治理等项目,使集体和个人分红达108万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构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先后发展光伏治沙、绿化养护、温棚葡萄、鸵鸟养殖、旅游等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嘎查集体经济收入渠道,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致富之路。
走进位于巴彦木仁苏木巴彦树贵嘎查的鸵鸟养殖基地,高新区乡村振兴办公室和巴彦木仁苏木工作人员正在为鸵鸟养殖户讲解政策扶持细则。“政府对鸵鸟产业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作为嘎查农牧民我对嘎查集体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巴彦树贵嘎查农牧民马新民说。
据了解,今年,巴彦树贵嘎查计划投资2700余万元,将鸵鸟养殖规模扩大到3000余只,通过产业化生产方式的转型,精细化打造养殖、屠宰、加工等全产业链,做大做强鸵鸟产业,实现鸵鸟毛、皮、肉、蛋等产品开发向深加工、高附加值升级,延长产业链条,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同时,加强科技支撑服务,建立“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发展模式,健全鸵鸟产业专家服务机制,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打造产业区域品牌,多渠道开展精准营销,推动鸵鸟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耕“党建+企业帮扶”,依托园区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嘎查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组织引导企业与嘎查结对帮扶,4家企业为巴音敖包嘎查捐赠产业扶持资金30万元,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比例达到89.9%;与蒙草公司签订河滩共同开发协议,探索优质牧草种植,实现嘎查集体经济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深耕“党建+文化旅游”,用足用活非遗文化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探索非遗文化+旅游+影视产业发展之路,举办那达慕大会,打响了科泊尔旅游特色品牌,建成集休闲、垂钓、餐饮、养殖为一体的休闲娱乐旅游项目,突破单一经营模式,不断拓展集体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8个嘎查村自筹并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壮大村集体资金2090万元,通过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其中4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实现了“小嘎查、大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