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7年申遗路,向世界展示中国自然遗产独一无二的价值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遗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  霍晓庆  实习生  邬思湉

  巴丹吉林沙漠很特别。年有效降水量不足40毫米,却有144个湖泊分布其间,孕育着丰富的植被、水鸟,为浩瀚大漠增添了许多灵动。沙漠腹地,沙峰林立、连绵不绝,宛如海啸卷起的巨浪,蔚为壮观。世界最高的沙山坐落于此,被称为“世界沙漠珠峰”。

  就在7月26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内蒙古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中国第一个沙漠类型的世界自然遗产,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湖泊和沙丘沙漠特征自然遗产方面独一无二的价值,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绚丽色彩。

  这一自然珍宝得以呈现在世人眼前,始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源于几十年久久为功的保护,成于7年孜孜不倦的申遗努力。

  “自然遗产是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遗成功,在于其优秀的美学价值和地质地貌价值。”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代表团成员、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遗产外联部主任杨子砚说。

  巴丹吉林沙漠地处阿拉善高原,属中国西北极干旱的温带荒漠地区,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和第二大流动沙漠。多样的风蚀地貌、密集的沙漠湖泊、最广阔的鸣沙区域和世界上最高(相对海拔460米)、最密集的高大沙山,构成了一幅非凡的自然美景,尤其是144个丘间湖泊因不同的盐度和微生物群落呈现出绝美的色彩,创造了独特的美学价值。同时,它也是丰富多彩的生物栖息地,是温带和超干旱气候下沙漠景观和地貌持续演变的杰出范例。

  世界遗产堪称最复杂的国际申报项目之一。

  克服沙漠恶劣的气候条件,数不清次深入沙漠腹地调研,从文本编制、国际评估到最终申报到世界遗产大会,每一步都需要专家反复研讨、论证、打磨。作为负责此次申遗技术团队的成员,杨子砚全程参与见证了申遗之路的艰辛。其中两次最关键的节点,让她记忆犹新。

  2018年5月,在长白山国际生态会议暨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新机遇峰会上,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与其他7处备选申报的世界遗产同台竞秀,最终以排位第一的成绩,被确定为2020年中国唯一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

  2024年5月份,在申遗正式成功的前两个月,申遗技术团队拿到了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出具的评估报告建议,推荐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直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代表着国际社会对这一自然遗产价值的认可。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申遗成功从来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杨子砚认为,通过世界遗产申报,让世界看到了美丽中国,同时,申遗成功后,地方可以通过其国际保护属性及其相关规则和标准,因地制宜开展遗产地保护和管理,提升整体保护管理水平,为进一步开展沙漠湖泊专项学术研究奠定基础。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阿拉善右旗管理局局长梁宝荣表示,下一步,阿拉善右旗将加大对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探索遗产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路径,把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这张名片打造得更加亮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先锋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公益广告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就中巴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宣讲团 走进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
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暨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
全国首部小米产业地方性法规9月1日实施
别样的问候
持续放大监督效能
北疆巾帼宣讲团 基层特色宣讲 小分队在各地开展分众化宣讲
7年申遗路,向世界展示中国自然遗产独一无二的价值
“河套灌区盐渍化治理与利用示范区科技高地”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