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强对改革的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进落实文化领域改革各项任务
□包银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就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改革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动力源泉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我国文化领域改革在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固确立,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同时,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文化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实践充分证明,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不竭动力,只有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才能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主动和战略主动,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成熟的制度体系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进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的工作要求上来,切实增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紧密结合实际深化文化领域各项改革。
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任何文化领域改革要立得住、行得远,必须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这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应坚持的根本立场;另一方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就要以更加科学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的体制机制,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力点。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挑战是新技术的冲击,无论是激活传统文化遗产还是增加业态、升级产业、创造新的文化,数字技术都已成为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文化数字化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决定》提出要“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是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要要求,有助于推进文化工作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全方位创新,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要大力培养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优秀人才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厚植改革发展的人才根基,适应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文化组织、新文艺群体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已成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有生力量,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的制度举措,引导新文化组织、新文艺群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成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人民群众既是网络内容的创造者,也是网络舆论的引领者,便捷和有效的网络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路径和可能。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就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汇集民智、凝聚民心,紧紧依靠人民把改革推向前进。
扎实推进文化领域改革重点部署
《决定》创造性地回答了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文化发展新课题,提出了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既与以往改革目标任务一脉相承,更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的要求,有助于应对新形势下文化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是事关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性、全局性安排,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传播力的关键所在。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决定》从加强理论武装、社科研究、舆论引导、文明提升、道德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以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工作主战场,因此,《决定》明确提出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形成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实施机制,建立健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协同治理机制等要求。
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决定》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并着重强调要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的工作思路,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既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战略重点,也是难点所在。要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决定》着重从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体系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为形成更加科学高效有序的综合治网格局提供了完备的制度保障。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是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决定》从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等方面部署了改革的重点任务。
总之,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的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进落实文化领域改革各项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