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既要做到大处着眼、面向全国、把握共性,又要做到局部谋划、立足实际、深挖个性
●处理好“快”与“慢”的辩证关系,既要有“时间不等人”的胆识,又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
●处理好“立”与“破”的辩证关系,既要以发展的思路先“立”,又要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和新动能,再逐步削减相对落后的生产力
□李冰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对此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了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实事求是的重要原则,深化了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式的认识,为内蒙古结合实际推进生产力变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全面贯彻落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要求,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快”与“慢”的辩证关系、“立”与“破”的辩证关系,为推动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既要做到大处着眼、面向全国、把握共性,又要做到局部谋划、立足实际、深挖个性。
着眼“全局”、把握共性,找准内蒙古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遵循新质生产力的普遍规律和共同特征,找准切入点,把本地区发展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定位思考、统筹推进。内蒙古要依托先天禀赋,明晰、巩固、拓展比较优势,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着眼局部、深挖个性,精准定位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充分考虑各个地区、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站在“局部”视角科学研判自身优势和短板,找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跃升赛道。要深入分析自身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扬长避短、培优增效,逐步探索出发挥内蒙古优势、展现内蒙古特长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子。一是通过构建完整产业链,打造“硬核”优势特色产业。要具体区域具体布局,具体产业具体分析。根据当地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市场状况、历史传承等进行差异化发展,将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要瞄准主攻方向,构建完整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延链、强链、补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集聚,聚“链”成势,增强产业链的韧性、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同时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优势特色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增强。做强创新主力,引领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以科技创新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提升创新能级,聚力打造产研院等中心平台,推动专业研究所、重大项目、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创新资源集聚,力争孵化一批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布局的科技创新平台、企业研究院和新型研发机构。激发创新变量,在创新机制、人才服务上精耕细作,给予从项目研发到投产的全周期支持。三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优势特色产业人才支撑。加大专业人才源头供给,集中办学资源,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做大做强与优势特色产业相关的学科领域,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围绕各地优势特色产业动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落实“草原英才”等人才政策,加快引进一批高质量发展急需的专业化高层次人才。
处理好“快”与“慢”的辩证关系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处理好“快”与“慢”的辩证关系,既要有“时间不等人”的胆识,又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快,就是要抢抓机遇,在新赛道上不能掉队,看准了就抓紧干。在守住根基、稳住阵脚的基础上积极进取,能快则快,争取最好结果。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超乎寻常的紧迫感、时代感,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战略布局上,要深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跃升,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推动构建世界级、国家级、自治区级先进制造业的梯度集群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地”、重大创新项目“承载地”和区域经济发展“新高地”,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蓄力。
慢,就是要注重长期效果,不贪图短期利益。切勿频繁变更产业发展思路、产业发展赛道、产业发展政策等,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守住根基、稳住阵脚的基础上发展新质生产力。
处理好“立”与“破”的辩证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立后破蕴含着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更为强调“先立”,即以发展的思路先“立”,进而破解前进的困难和挑战;二是特别强调“后破”,即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和新动能,使其站稳脚跟,再逐步削减相对落后的生产力。
“先立”,立的是将要或已经产生的高级的、先进的生产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一是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是塑造新优势、打造新引擎的关键所在,必须围绕自身既有优势积极谋划布局。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把规模尽快做起来、比重努力提上来。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顶层设计,围绕稀土新材料及应用、硅晶新材料及光伏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制定相关补贴激励政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紧紧围绕“两个基地”战略定位,支持和推动更多具有前瞻性、牵引性、战略性的产业项目落地,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推动乳制品集群迈向世界级,推动稀土、现代煤化工、晶硅材料及光伏制造集群成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促进产业聚链成群、融合发展。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要依据内蒙古的战略定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建立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为不同阶段企业提供“滴灌式”精准服务,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要构筑新型竞争优势。要进行前瞻性谋划、系统性布局,加强未来产业顶层设计,统筹现有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载体,认定布局一批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研究设立未来产业基金,不断增强政策体系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性和适配性。要聚焦低碳能源、前沿材料、未来网络、空天、生命与健康等领域和新型储能、氢能、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效催化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算力网络、卫星通信导航、生物育种等方向,前瞻谋划、卡准点位、务求突破;要面向通用人工智能、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重点方向,发掘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加速推进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二是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盲目求新、以新汰旧,把传统产业当作“低端产业”“过时产业”简单退出。要进一步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让冶金、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脱胎换骨;高标准、高水平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推动“老树发新芽”。
“后破”,破的是消亡或正在消亡的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腾出空间。“后破”就是追求稳健,切勿在还没有“立”起来的时候,就急于“破”旧。要在“立”之前稳住传统增长引擎,从而守住经济基本盘。一方面,要防止把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另一方面,在新动能尚未形成、新模式并未确立之前,不宜操之过急。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必须以“时度效”为准则,既不能过度超前或滞后,也不能力度失当、急躁冒进,而要以实绩实效为目标,长远谋划、统筹兼顾、稳中求进,实现有序迭代更新。
(作者单位:中共包头市委员会党校经济与管理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