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子王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立足气候、土壤和种质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积极发展富民惠民的规模化绿色产业,形成了具有四子王旗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2023年11月,被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命名为第一批自治区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不断擦亮生态底色
四子王旗严格落实生态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10638.04平方公里。严格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编制《四子王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四子王旗禁牧与草畜平衡实施办法》,科学划定禁牧区1167.6万亩、草畜平衡区1582.84万亩。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天然林保护、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等重大生态工程,持续开展草场建设、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城乡增绿、湖区保护,建设了生态修复、防沙治沙、农区防护林和城镇绿化美化四大生态安全体系,2023年,补植种植柠条4.15万亩,平茬9.4万亩,修复退化草原生态11万亩,治理历史遗留矿山151亩。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切实提高生活品质
多年来,四子王旗始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强化辖区内工业废气、锅炉烟气排放等监管力度,扎实推进燃煤散烧综合治理,持续加强秸秆禁烧和扬尘治理管控力度。完成2台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累计完成“煤改电”11631户。2023年,全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7%。统筹推进污水处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进一步加强河道整治工作,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乌兰花镇景观河道清理整治3.2公里、中号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20平方公里。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农村牧区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提高地膜回收率和全旗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推广加厚地膜10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3万亩,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5%,农药化肥使用保持零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90%以上,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障。
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促进生态与经济双赢
当地立足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富集的风光电资源以及独特的旅游资源,以柠条林平茬复壮持续利用、马铃薯科技育种、肉羊科技繁育、风光资源开发以及全域旅游为牵引,全力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和全域旅游示范旗。平茬复壮,老化柠条林重焕生机、增加收益。通过“钱补企业,料返养殖户”模式实现政府、企业和牧民三方受益。2018年以来,已平茬柠条面积达40万亩,反哺养殖户饲料价值累计约2400万元,在维持柠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功能的同时,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实现了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增。科技育种、绿色种植,小土豆变身富民兴边大产业。2023年,全旗粮食农作物总播面积132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40万亩,马铃薯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马铃薯亩产2吨到亩产4吨的跨越。目前,年人均收入约4.5万元,人均增收6000元。科技赋能全产业链,杂交羊奏响乡村振兴“新牧歌”。依托龙头企业赛诺公司攻关种羊科技创新,培育出杂交“杜蒙羊”“萨杜蒙羊”,每只分别增加收益300多元、600多元,“杜蒙羊”养殖产业每年带动2700户农牧民增收2.1亿元以上,实现了减畜不减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立足风光资源优势,新能源助力降碳减贫。四子王旗位于全国I级风能资源核心区和日照高值区,当地积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累计完成发电量170多亿千瓦时,完成税收超过8亿元。坚持全域旅游,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依托“吉祥草原、神舟家园”“亮丽四子王、首府后花园”旅游品牌,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推动“农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82.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5亿元,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四子王旗以生态资源为基础,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正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断迈进,实现绿色与惠民双赢,为不断探索“两山”转化模式提供了四子王旗方案。(薛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