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禁微则易 救末者难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原典】

  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恩不忍诲,义不忍割,去事之后,未然之明镜也。

  【释义】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是东汉太常丁鸿写给汉和帝奏疏中的话。微:细小,指事物的开端。末:指事物的终结。意思是,抑制不良之事于萌芽阶段很容易,到酿成大祸时再来挽救就很困难了。这句话告诫我们,小节易制,大错难救。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形成、发展、衰亡的过程,从事情的量变开始入手矫正,才不会酿成不可救药的质变后果。

  据《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记载,丁鸿是东汉时期的名儒,对经书颇为通晓。时值东汉和帝继承皇位,朝政大权却把持在窦太后手中。同时窦太后的兄长窦宪官居大将军,窦氏一族独揽军政大权。丁鸿不满于窦太后专权,决心为国除害。几年后,发生日食。丁鸿上书皇帝,指出此为不祥征兆,痛陈窦氏给国家造成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现状。汉和帝于是撤掉窦宪的官职,窦氏一族倒台。在奏疏中,丁鸿还说:“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劝说皇帝整顿国政,在事态萌芽时就加以防范,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启悟】

  俗语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是老百姓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总结提炼出的哲理,警示人们应把问题消灭于萌芽或起始状态。古代名医也给世人留下了由衷告诫,“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许多祸患都是由诸多原本不以为意的小错误积累而来,许多人的悔不当初多是因为当初的不以为然。小病早医,无病早防。与其事后痛心疾首,不如平时谨小慎微、提早预防,才能少栽跟头、少吃大亏。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无论是改进作风,还是反对腐败,都需要加强源头治理,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在其刚刚露出苗头的“未病”之时,就要悬崖勒马,阻止错误进一步发展。

  避免生病,外力的帮助固然重要,但关键在内因。即使有良医提醒,如果自己吃不下苦口良药、听不进逆耳忠言,往往也无济于事。世上各种各样的诱惑很多,抵御诱惑的根本在于内心是否强大,看自己是否守得住底线。党员干部要时时铭记党纪国法,事事坚持正确方向,时刻保持弭祸于未形、消祸于未萌的警醒,常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面对纷繁诱惑,要始终慎独慎微;遇到歪风邪气,要勇敢坚守初心。时常“见不贤而内自省”,主动给自己“体检”,为自己打好预防针、吃好预防药,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锻造铮铮铁骨,保证信仰的城池固若金汤,真正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袁宝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科技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出彩
快递“小包裹”助推经济大发展
伪创新需要真治理
发票电子化
禁微则易 救末者难
【辣语】
莫让“拉链路”成为“流行病”
县域旅游要红更要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