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洞见】

莫让“拉链路”成为“流行病”

  ◎江武

  “这路才修好没几天,怎么又开挖了?”很多市民都有这样的疑问,“拉链路”一词也由此出现。

  “拉链路”即道路反复开挖,修复再挖。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市政工程增多,“拉链路”问题日益凸显。前脚刚埋好,后脚又开挖。先是供水单位,接着供气、供电、通信单位,好好一条路硬是挖成了“拉链路”。如此没完没了、周而复始,在不少城市似乎年年都在上演。客观讲,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保障市民日常生活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人们愿忍一时不便、享长久便利。然而,诸如前脚刚埋土、后脚又开挖这类频繁施工现象,着实给不少市民带来了阵阵“痛感”,亦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拉链路”成为城市“流行病”,原因非常复杂,但最为重要的有以下几点:一是规划建设缺乏前瞻性。一些城市频现“拉链路”与规划建设滞后不无关系,规划不科学、不合理,城市道路自然经常会被“开膛破肚”。二是缺少一盘棋意识。不同单位在工程设计建设时缺乏统筹协调,“各扫门前雪”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城市管线精细化管理水平较低。我国目前约70%的城市地下管线没有系统的基础性城建档案资料,部分管网数据不完整、权属不清晰,数据整合共享缓慢,以致城市更新只能逐年分步推进实施。

  治理“拉链路”考验城市管理智慧。“拉链路”作为城市的“流行病”“慢性病”,要彻底根治必须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确保治标又治本。在这方面,一些城市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成效。比如广东省深圳市,早在几年前就出台规定,要求“对同一路段存在交叉施工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督促建设单位协调施工时序,做到同期施工、统一恢复;对同一片区施工且影响市民交通出行的,必须统筹施工、分批挖掘”。再如陕西省西安市,明确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交付使用5年内、大修城市道路竣工后3年内不得挖掘。这些务实举措,对治愈“拉链路”这个城市“流行病”,确实有着药到病除的效果。

  城市地下管网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波及单位多、影响范围大。防治“拉链路”成为“城市病”,考验着管理智慧和能力,也映射着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只有强化现有地下管网,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和创新管网治理模式,多措并举推出更多实招硬招,才能有效减少地下管线“形似蜘蛛网”、地上施工“你方挖罢我登场”的乱象,让群众生活更加安全便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科技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出彩
快递“小包裹”助推经济大发展
伪创新需要真治理
发票电子化
禁微则易 救末者难
【辣语】
莫让“拉链路”成为“流行病”
县域旅游要红更要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