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沙为田”的产业版图

  □本报记者  李国萍  通讯员  李赟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换来了毛乌素沙地绿进沙退的新景象。如今,这里正在变为林沙产业聚集的一片蓝海——

  几场连绵秋雨,让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近期气候,一直处于一个湿度相对较高的状态,由乌审旗林草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团引进的玉木耳,也获得了更加适宜的生长条件。

  走进乌审旗嘎鲁图镇达布察克村的玉木耳种植大棚,一排排菌棒密密麻麻地悬挂在半空,洁白如玉的木耳爬满菌袋,晶莹剔透,长势喜人。农技人员穿梭菌棒之间,采摘、晾晒,一派繁忙景象。

  当前,作为毛乌素沙地特有的沙蒿寄生物种,以“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包括猴头菇、羊肚菌等,因其具备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效益高等优势,自2023年引入专业技术团队以来,全旗研发的林沙产品达到9类115种。

  不止食用菌产业,依托这里的“沙窝窝”,油莎豆产业也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乌兰陶勒盖镇万亩油莎豆基地,秋收工作已接近尾声,巴音希利嘎查牧民巴音达来,正将收获的油莎豆装上企业收购的车辆。

  油莎豆是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经济作物,属于杂粮杂豆,特别适合在沙漠地区生长,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地处毛乌素沙地腹地,乌审旗境内20%土地是肥力低的沙化土壤。通过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的方式,2023年,乌审旗建成万亩规模化油莎豆种植基地,发挥油莎豆适应性广、抗旱耐涝、易种好管等特点,探索出生态优化的另一种途径。

  因为降水充足的缘故,今年油莎豆亩产量提升到了650公斤,收购价格也达到每公斤3.7元,相较于传统大田玉米等的种植,亩均增收约200元。这种经济作物不仅可以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还可以提升当地沙化土壤的肥力,起到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的作用。

  “沙地上能长到40公分,土壤分解情况也比较可观。它相对于原有的草品种,能高出来20—30公分,在防风固沙上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下一步,我们计划投资建设油莎豆产业园区,带动周边更多群众发展油莎豆产业。”内蒙古筱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刚一挥手,身后的油莎豆收获机发出一声轰鸣,投入到忙碌的收割中。

  曾经荒凉的毛乌素沙地,如今成了孕育好产品的希望田野。

  乌审旗苏力德苏木陶尔庙嘎查牧民迪旺嘎尔迪,从2022年开始接触各类治沙项目,经过2年的治理,不仅自家的荒漠草场不“荒”了,还在家门口开发出育苗新田。柠条苗、扬柴苗、樟子松苗郁郁葱葱,成了增收的“金窝窝”。

  “长好的苗结了种子,种子又育成苗,价格也好,销量也好,这才是长久生意。”掰着指头算了算,迪旺嘎尔迪兴冲冲地补充了一句:“今年光育苗少说也有十几万的收入。”

  生态是基础,经济是动力,民生是保障。今年,在“三北”工程、鄂尔多斯市库布齐—毛乌素沙漠沙化地综合防治重点项目、黄河“几字弯”毛乌素沙地歼灭战的共同作用下,截至10月,乌审旗完成生态建设任务83.03万亩。其中,实现治沙18.39万亩,造林40.63万亩,种草24.01万亩,高标准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

  生态向好的作用下,林沙经济蓬勃发展。

  2024年,乌审旗林沙经济发展取得进一步突破。玉木耳、羊肚菌、红枣等产品产量再创新高,一大批造林项目扶持户,以苗木供应商、新型种养殖大户的身份,成为林沙经济的新成员。这个融合了林草经济、林下经济等多种形式的复合模式,一方面以治沙造林为主导衍生出的中草药种植、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新型养殖,不断提升着传统农业的发展上限;另一方面则围绕沙柳平茬、光伏发电、博士工作站进行高新技术实验,不断拓展着林沙经济的产业版图。

  60多年来,乌审旗几代人接续奋斗,爬沙梁、跨沙海、过沙湾、越沙沟,换来了毛乌素沙地绿进沙退的新景象。如今,得到治理的沙地,正在变为林沙产业聚集的一片蓝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实打实干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
   第06版:影像力
   第07版:兴安
   第08版:锡林郭勒
   第09版:出彩
   第10版:理应如此
   第11版:北国风光
   第12版:生态环保
“变沙为田”的产业版图
内蒙古初步形成 较为完备的防洪减灾体系
环境友好 泽被万物
锡张两地跨界河流联防 联控机制共护河湖安全
示范园区强引领
为水资源高效利用找出路
通辽市发起 “绿色快递 你我同行”倡议
锡林湖的水域风光
科技小院促兴林
赤峰市规划建设 民兵治沙基地10.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