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的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内叠翠流金。循着林间小路深入其中,只见樟子松、油松、榆树、杏树等树木生长得郁郁葱葱,耳畔鸟鸣啾啾,令人心旷神怡。
“看这些树长得多好!以前这里可是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地下没有宝。”土生土长在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第四农场的杨栓桃,看着眼前的景色,不由地感叹。
这一变化,得益于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的建设。2012年,该项目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自治区林草局、大自然保护协会、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等单位和机构合作建设,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示范。经过12年建设,项目于10月中旬顺利竣工。如今,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完成建设期和第一个管护期任务,共计造林2355公顷,造林保存率超过80%。项目区植被种类从不足30种,增加至80余种,年均固定土壤2.5万吨,土壤蓄水能力从400万吨增加到530万吨。
“这些树木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杨栓桃说,项目区常年雇用附近村民植树,增加了一份收入。特别是近几年依托项目区积极发展林下经济,鼓励村民林下养鸡、养藏香猪,并提供巡护、防火岗位,让乡亲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