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

  【核心提示】

  ●生态产品兼具重要的生态功能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是生态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的关键成果,日益成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关键着力点

  ●明确绿水青山的整体价值,把准绿色发展标尺,将生态保护和修复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夯实生态产品“存量”,做优生态产品“增量”

  ●数字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要充分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力量,持续增强绿色算力综合供给能力,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数字底座”

  □宫长瑞  修珺

  绿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亮丽底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一步指明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拓宽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生态产品兼具重要的生态功能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是生态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的关键成果,日益成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关键着力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探索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点“绿”成“金”,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通过多元路径让生态产品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重视保护修复

  增加优质生态产品有效供给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前提,也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基础。优质的生态产品在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基础保障。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要明确绿水青山的整体价值,把准绿色发展标尺,将生态保护和修复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夯实生态产品“存量”,做优生态产品“增量”,固绿水青山之本、筑绿色发展之基。要切实抓好生态保护工作,坚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生产要素,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实现生态环境“含绿量”与经济社会发展“含金量”的双提升。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要坚持顺应自然,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着眼人民群众对美好生产生活环境的需求,统筹考虑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并行不悖、辩证统一的双向选择。要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量水而行”的修复方向,始终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根基,增加优质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擦亮绿色发展的鲜明底色,让绿水青山释放出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依托数字赋能

  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

  当今,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技术是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动力源,深刻影响着生态产品的生产流程、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能够极大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效率,在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中发挥着“助推器”的关键作用。以数字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要充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力量,从数字生态基础建设、数字生态技术创新、数字生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发力,持续增强绿色算力综合供给能力,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数字底座”,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数字“码力”。

  一是要借助新兴技术打造开放共享的生态产品信息平台和生态产品价值数字化核算系统,摸清“生态家底”,全面监测与精准核算生态产品价值,明确生态产品底数,科学评估生态产品价值,借助数字之力实现对生态产品科学合理的统筹管理。二是要强化科技创新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助推作用。一方面,要不断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打造更多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生态产品。加大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利用数字技术盘活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实现更大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字平台的资源和渠道优势,促进生态产品与市场的精准对接,以数字之力、技术之智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堵点,推动生态产品内在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赢。三是要加强数字生态人才培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数字化转型对生态环保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培养一支知生态、懂技术的高水平数字化生态环保人才队伍,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数字技术支持,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插上科技人才的“翅膀”。

  深化实践方法

  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生态产品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保护,另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其价值实现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载体和关键连接。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要深化实践方法,拓宽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渠道,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一方面,要厚植绿色生态优势,激发绿色生产要素活力,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丰富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模式,拓展绿色生态资源的使用范围和应用场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水平,还要利用先进技术激发传统产业绿色化、生态化改造的潜力,助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在绿色转型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另一方面,要把准不同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特点和资源禀赋情况,在实践中探索特色化、差异化,彰显自身优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要加快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多重路径和创新模式,依托生态优势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蓬勃发展,加快构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生态经济体系,化生态环境优势为经济发展胜势。同时,要着重关注和挖掘不同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立足各地区独有的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创新特色转化路径,探索生态产品多元化应用场景,打造多维样态的生态品牌,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营造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释放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乘数效应。

  完善制度体系

  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相继出台,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实践中,应进一步探索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在贯彻落实中央意见条例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借鉴不同地区实践经验,健全政策体系,加大推进力度,强化制度保障,不仅要及时细化各项制度,也要尽快出台配套措施,在制度的具体化和可行性上下功夫,促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逐步向标准化、系统化、协同化方向迈进。

  一是要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和价值评价机制。在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生态产品信息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生态产品的类型,因地制宜梳理和分析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产品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指标体系。二是要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和保护补偿机制,使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运营服务体系,推动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最后一公里”,畅通“生态GEP”向“生产GDP”变现的转化通道,使绿色产品顺利进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过程。三是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不仅需要建立权责分明的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也需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更要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从而切实加强政策制度对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保障作用。四是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扎实推进试点示范,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典范样板,完善和强化基础支撑与智力支持,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广告
   第05版:科技
   第06版:理应如此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锡林郭勒
探索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
传承弘扬“齐心协力建包钢”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