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处采来的碎石,斑驳嵌入脚下的土地,长长的,远远的,自眼下蜿蜒向遥远而古老的远方。
广阔草原,苍茫戈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一行人影、一排骆驼、一辆车慢慢前行……骤然,深沉的驼铃声在耳畔响起,疾走的商贾擦身而过,不远处的驿站飘来茶的清香……
转眼,古道上已不见熙攘,匆促与苍凉随着岁月悄然逝散,周遭生起了暖人的炊烟。
那年,我们穿越苍茫广袤的草原、连绵起伏的丘陵、一望无际的戈壁,寻找神秘悠远的驿站,触摸镶嵌于草原的铺路碎石,遥望向北延伸的古道……
一
仲冬之月,化德县“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的景象愈显美丽。丘陵山地间一条古道若隐若现,从东南向西北,浩浩漫漫,伸向遥远的大漠。
在数百年的沧桑岁月里,古道上车轮辚辚、马鸣萧萧、驼铃声声。这便是始于明、兴于清,形成和发展于草原深处的张库大道。
张库大道历史悠久,早期的张家口至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之路为草原自然路。元朝开辟为联结驿站的官马大道。明清设置供使臣出巡、官吏往来和传递诏令、文书的驿路。清康熙年间,张库商道上就有驮着丝帛、茶叶、陶器的驼队和带着珠宝、葡萄、玉石的马队,被称为“买卖路”。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张家口和库伦同时开为商埠。1918年,在牛驼商道的基础上修建张库汽车路,开启了汽车货运贸易。数百年来,驿路、商路、汽车路在草原、戈壁、大漠,时而重叠,时而相望,沿途驿站、村落、城镇商货云集,驼队、牛车队、车队络绎不绝。
地处阴山北麓东端的化德县,是张库大道的一个重要驿站,县城所在地就是当时的驿站嘉卜寺。关于嘉卜寺的具体位置,当地人有这样的说法:“南山对北山,大井沟做分界,东西嘉卜寺在两边。”
风云变幻,岁月沧桑,如今张库大道大多路段已淹没在田野、草原中。站在立有“张库大道化德段起点”的石碑处,向西北望去,空旷的田野在一抹斜阳映照之下,静谧而美丽,仿佛看到张库大道上驼队、车队迤逦而行,周边古老的村庄炊烟袅袅。
化德县的民乐淖尔因环境优美成为南来北往的交通咽喉,这里除了呈东南至西北方向的张库大道主道外,还有向北延伸的“白旗道”“蓝旗道”。“白旗道”亦称“盐道”,有一部分和张库大道重合。“白旗道”在化德县城东部有明显的遗迹,这条古盐道直通盛产著名“大青盐”的额吉淖尔。
嘉卜寺是张库商道的重要驿站之一,是张库大道重要的汽车站。据《察哈尔通志》记载,嘉卜寺“地处北陲……无深水大泽,可据为险要。然有张库、张百、张白等汽车路……”
张库大道至嘉卜寺后,再西行穿过西大桥,直至刀拉忽洞村北再西行。刀拉忽洞村,被当地人称为“信杆道”。张库大道出刀拉忽洞村北进入“一堵墙”滩。草滩上有200余米保存较好的张库大道遗址,路宽约7米,上铺碎石,路面平坦。
张库大道斜跨联合村东山冈后,地形一下子开阔起来,极目远望,张库大道遗迹清晰地显露在草丛中,这是张库大道在化德县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路面上铺路碎石颇为整齐,路径笔直。再过一个季节河床,西行2公里就到了张库大道化德段的终点阿尔沙图。张库大道在化德县境内逶迤行进了约52公里。阿尔沙图是蒙古语,意为“有泉眼的地方”。出阿尔沙图向北,张库大道便进入镶黄旗,路迹清晰地伸向草原深处。
站在张库大道遗迹上,不由得感叹,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在丘陵山地间,在茫茫草原上,跨山越水,修筑的道路却如此精当。
二
隆冬时节,瑞雪飘飘。驱车至商都县,丘陵、田野,已是一片白雪茫茫。那神秘悠远的驿路古道、古老浑厚的军台驿站,历经沧桑,古韵悠悠。
《商都县事情》记载:“商都,满语水漩也,以注入察汗淖尔之水,清澈激湍、回旋成纹而得名。”商都地处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错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张库大道横贯商都县全境,县政府所在地七台镇就是历史上张库商道的重要驿站。
七台,源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设立的阿尔泰军台驿路。清朝在整治草原旧驿路的同时,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凡属军事要冲、出入隘口,择水草丰盛之地设立台站,以驿道联结。大漠数千里之遥,都有台站相接、驿道相连。
沿弯曲的山路,驱车至紧邻商都县的五台蒙古营村。远远望去,这里地势高而平坦,美丽的察汗淖尔与之相伴。沙坡上有一座古老的敖包,据说当年经过军台驿站的人祭拜敖包后才往前行。
“古道悠悠过七台,驼铃张库百千回。”依托这条古老的商道,各种商业要素在七台聚集,一个繁华的商贸集市在七台形成。
从七台往西北行,经过七台镇东边,顺着山间道路和古驿路行约25公里至北渠子村,小山包下的八台遗迹依稀可见,一眼200多年历史的古井被白雪覆盖,古井和石槽至今沿用。向村东北望去,一座高大的敖包矗立于山顶,250多年前,这里马鸣萧萧、斾旌悠悠。
在商张公路与呼满通道交汇处,古色古香的“古驿七台”门楼非常醒目。门楼两侧影壁上分别刻画了长途贩运的牛车、绵延不绝的驼队、鳞次栉比的商铺和熙攘往来的商贾。
清末,张库大道兴盛之时,商都就有牛车近万辆,靠老倌车维持生计的商户有数百家。当时的七台大小商铺鳞次栉比,外埠手艺人和商贾们纷纷在七台的隆盛街、鸿发街、福寿街等,开作坊、建商铺,或坐地经商,或长途贩运。镇内商号逾百家,有杂货铺、木器店、铁器店、药铺等。
依托商道驿路,当时七台的餐饮业迅速发展,最有名的饭店有“永顺居”“德兴园”“三兴美”等,还有 “四大醋铺”“四大缸坊”“四大糖坊”等。古驿七台商贾云集,引来大量外地的买卖人、手艺人等,定居人口日渐增多。
傍晚,我们徜徉在七台镇的老街隆盛街,这里商铺林立,红灯高挂,人头攒动,十分热闹。
张库大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和融合。
三
暮春时节,草原静寂。悠长的古道,在茫茫草原丘陵中,在绚烂瑰丽的斜阳下,时隐时现。
张库大道北出化德县后进入镶黄旗。遥望北去的张库大道,在阅尽繁华之后,已和草原融为一体,铺路碎石已深深地镶嵌其中。
“车辙行腾市井嚣,百年休养得今朝,黄云匝地遮沙漠,衰草连冈走骆驼。”悠远的张库大道早已不复当年的繁华和喧嚣,但通过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诗,似乎隐隐听到驼铃声声,看到车辙道道。
自古以来,镶黄旗就是我国北方主要贸易通道之一。据史料记载,辽朝后期一条漠南到漠北的直道经过这里。这里是1907年“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的重要赛车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张库汽车路沿途共设10个站,镶黄旗境内的斯日本站为张库大道上的重要一站。驾车行驶在草原的自然路上,草原丘陵起伏和缓,羊草、冰草、细叶葱、多根葱、黄蒿、短花针茅、芨芨草、沙竹、苔草、寸草苔、花苜蓿、百里香等几十种牧草已泛青。一座座敖包立于道路旁,天空彩霞片片,远山苍茫,草木摇曳,倦鸟归巢。
傍晚时分至镶黄旗西北部的宝格达音高勒嘎查,当地牧民色仁皮勒热情引路,在斯日本浩特西南找到了张库大道遗迹,古道上砾石、碎石俯拾皆是。斯日本站房址和其旁边的水井遗址清晰可辨,一条季节性河流与驿站遗址相伴。
迎着料峭晚风,从驿站遗址循张库大道向北走了约5公里,20世纪30年代的客栈“老贾店”遗址进入眼帘,残垣断壁淹没在茂密的草丛中。
在兴盛了数百年张库大道上,时间的长河淌过,历史的车轮碾过,那些文化遗存,撷取了往昔的珍贵记忆,也辉映着将来。
四
初夏的苏尼特草原,惠风和畅。向北延伸的张库大道遗迹,著名的滂江驿站遗址,镌刻着厚重历史的印痕。
一个夏日,我们从呼和浩特市出发,驱车沿209国道,翻越阴山,驶过草原,至历史悠久的苏尼特右旗。然后沿草原上的乡道、自然路,上慢坡,过河床,至巴彦高毕嘎查境内的 “滂江”。这里一片岑寂,漫漫古道伸向远方,弯曲河床满是沙砾,建筑遗迹非常清晰,陶瓦残片随处可见。宽阔平坦之处,一块“滂江驿站遗址”标志碑,一户牧人家,一条草原自然路,一个篮球架,尽显苍凉静谧之美。
关于“滂江”地名的来历,据说其附近有较大的低洼盆地,每当雨季,雨水便汇集于洼地,形成汪洋一片,蒙古语称“滂盖淖尔”,直译为“滂江”。
蓝天白云,古道悠长。河床西岸的滂江邮政电报局、汽车站、房屋等遗存一览无余,有房屋基址、石头地面、电线杆、炭灰堆、砖块铁片等。当时的“滂江”,为牛马、骆驼等补充草料,为往来人员提供膳食住宿,为汽车加油加水,曾经车马喧嚣,人声鼎沸。20世纪20年代以后,滂江站逐渐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五
烈日炎炎,草原寂然。一片盐湖,两眼古井,几十道车辙印,与古驿站相伴。
伊林驿站为万里茶道主要线路张库大道的重要节点,在数百年的时光中,这里车马辐辏,冠盖飞扬,商贾云集,人往人来,热闹非凡。
驱车沿209国道,一路向北,至二连浩特市。这里地势平坦,地表无河流,地下有古河道穿境而过;这里历史悠久,古代为东胡、匈奴、乌桓、鲜卑、突厥等游牧民族繁衍生息之地,是茶叶之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节点。元朝在此设玉龙栈,为联结漠北、漠南的主要驿站、交通枢纽。玉龙栈西靠木怜驿道,往东南可到元上都(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往南走木怜驿道可至丰州城(今呼和浩特市东郊)。史料记载当时每天有数百辆牛马车经过玉龙栈,向草原深处的哈拉和林(今蒙古国境内)运送货物,其中一部分牛马车、驼队沿着驿道经哈拉和林,远至中亚和欧洲。
伊林驿站附近的二连盐池,系蒙古语“额仁达布散淖尔”的汉译,“额仁”有“海市蜃楼”之意,“达布散淖尔”意为盐湖。大约在六千万年前,这里一片汪洋。恐龙出没于此。后来,恐龙以及其它爬行动物在地壳运动中葬入地下。浩瀚的水面由于气候干燥而逐渐蒸发,形成了今天的二连盐池。张库大道沿二连盐池,经过伊林驿站,向北而去,遗迹非常清晰,古车辙印已深深镶嵌于草原上。
古道无言,马蹄声远,凡是走在古道上面的人,都被这里深深的车辙印和散落于路面的铁马掌所震撼。
千百年来,从中原至草原深处的古商道、古驿道和张库大道,时而重叠,时而并行,成为万里茶道的重要路段之一。伊林驿站作为进入漠北之前的重要驿站,是联结中原和北方贸易通道的咽喉要地。
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架通张家口至库伦的电话线,又在伊林驿站设电报局。在当时的地图上,伊林驿站被标注为“二连”。张家口至库伦的汽车运输线路开通后,伊林驿站为这条汽车运输线上的重要站点,汽车站名为滂北站。伊林驿站以北,大部分为荒无人烟的草地、戈壁和沙漠。因此张库大道上川流不息的汽车队、驼队、老倌车队等,都会在伊林驿站休整几日,再出发。商队运送的货物主要有砖茶、生烟、马鞍、皮靴、钢铁、杂货、丝绸等,还有口蘑、鹿茸、皮张、驼毛、羊毛、墨晶石,以及牛、马、羊、畜产品等。
1943年以后张库大道商贸运输中断,伊林驿站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息,载着人们的期盼,驶向一个新的辉煌。
古道迢迢,风云百年。被称为“草原茶叶之路”的张库大道,繁荣两个半世纪,在内蒙古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存,也是文化融合、民族交融的见证。
一条犹存的古道,如同流淌在岁月中的一条静静的河流,带着历史的痕迹,铺就着一方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