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生活既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全面满足,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核心。它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更好的教育医疗、更便捷的生活,还有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乌海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美好向往,坚持“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有一分改善”,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从均衡走向优质,经济社会的红利不断融进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如今,乌海市所追求的,既有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也有人民生活的高品质。
一刻钟里演绎美好生活
对于乌海市海勃湾区长青社区工行南小区的居民而言,在走路15分钟范围里,可以到超市买菜、去银行办业务、去社区医院测血压、去学校接送孩子、去公园锻炼身体、去社区服务站理疗按摩、去惠民餐厅就餐、去共享书吧阅读、去门球场羽毛球场打球、去停车场给电动汽车快充、去洗车房洗车、去快递提货点提货、送老人到日托中心康养、带孩子去游乐区玩耍……
“不用出圈,我们的生活、休闲、娱乐、教育、医疗等需求就能满足。”65岁的刘素珍老人谈及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感慨颇多。
作为乌海市第一批推进的试点生活圈,长青社区根据辖区小区位置、周边业态分布情况,按照“一圈一策”实施原则,把居民需求清单转化为项目清单,将生活圈分为北区、中区、南区,打造出特色商业圈、宜游宜业圈、宜居宜养圈。
长青社区党委书记郝贵珍说,长青生活圈是乌海市14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之一,共有16个小区、1个平房区的11000余人享受到便利的社区生活服务,同时能辐射周边4个社区的4万人。
乌海市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7万,城镇化率达95.88%,位居全国第四、自治区首位。作为一座因煤而建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欠账多、功能服务不健全一度困扰着群众生活,也制约着乌海市发展。
如何破解?立足地域面积小、人口基数小、城镇化率高的地区实际,乌海市给出了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的答案。
2021年,乌海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奋斗目标,将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作为实现高品质生活、推动城市转型、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2022年初,5个涵盖乌海市16万人口的街道社区被确定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首批试点,“舒适安居圈、便民消费圈、社区文化圈、优教普惠圈、养老服务圈、健康医疗圈、城市颜值圈、服务响应圈”八位一体的一刻钟社区生活圈体系开始由点及面,在城区中快速铺开。
2022年,乌海市入选自治区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同年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
在这个过程中,乌海市一方面坚持高标准谋划,聘请专业团队编制《乌海市一刻钟社区(便民)生活圈规划》,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合理划定老城更新、新区规划、城市远郊3类生活圈,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另一方面广泛开门纳谏,让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真正契合群众需求。
据乌海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樊力介绍,2022年以来,各圈层牵头部门常态化开展“破题式”调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多轮民意调查,征求意见建议5000余条。同时,通过调研走访居民、社区街道提出需求、部门认领任务等方式,乌海市分级分类梳理汇总,每年制定民生清单,截至目前,列入清单的涵盖商务、住建、教育、医疗等领域的262项重点任务全部完成。
开放早市、夜市、社区市场37处,建成早餐店428家,生活圈内商业网点数量达7623个;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01个,养老助餐点86个;建成托育机构19家,每千人托位数3.8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拓展“一店多能”模式,已覆盖50个居民小区,可提供家政、团购、汽车代检等80余项便民服务;推广“商圈联盟”“社区合伙人”模式,已吸纳1000余家企业商户参与,形成共建共享基层治理工作格局;新增城市绿地1.2万平方米,打造街角口袋公园23处,推门见绿、移步是景已成为市民生活常态……随着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深入推进,实实在在的便利与近在咫尺的幸福大大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乌海市的一个个社区正在成为更有温度、更有黏性的新型社会生活空间。
截至目前,乌海市一刻钟社区生活圈试点社区已增至14个,覆盖三区、90%以上的街道社区,服务居民53.21万人,在自治区率先实现城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
绿水青山塑造宜居家园
“乌海,西北被严重低估的宝藏小城,初次到来,给了我很多惊喜。湛蓝的湖泊,连绵的黄沙,我看到了沙海共生的场景,也仿佛看到了海市蜃楼。到西北旅游,如果厌倦了人挤人,那就来这里感受小城的惬意吧!”在小红书上,一位名叫“江南君Z”的博主分享了他9月初次来乌海市游玩的感受。寥寥数语,乌海市独具特色的美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对这座西北小城充满向往。
泛舟乌海湖上,感受湖面的碧波浩渺;走进乌兰布和沙漠,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雄浑;来到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欣赏书法之城的翰墨飘香……在一个个极具地域特色的景点,游客们纷纷打卡拍照,表示不虚此行。
“乌海集沙漠、湖泊、高山等景色于一城,风景迷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来自广州的游客黄建宁说。她在乌海游玩了6天,沙漠越野、湖面泛舟的绝妙体验让她深受震撼。在乌海经营旅行社的葛广田表示,今年夏天,他们组织来自广州、深圳等地近千名游客到乌海及周边旅游,乌海游不断升温的同时,“来沙漠看海”旅游品牌也越来越响亮。
城市品质由“乌”到“海”,生态环境由“黄”变“绿”,这是乌海建市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嬗变。
乌海是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汇处。建市初期,森林覆盖率仅为0.38%,年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0多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为改变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一代代乌海人几十年如一日,向沙海宣战,与风沙抗争。从建市初期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到近年来陆续启动实施的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海勃湾区东山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乌海用半个世纪的不懈治理,让沙化荒漠化土地明显减少,林地面积、植被盖度不断增加,保护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书写了“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
特别是在2013年,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建成后蓄水形成的乌海湖,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乌海的生态环境及面貌,更是让乌海发展有了依托。多年来,乌海将环乌海湖开发建设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全力把乌海湖打造成为集风景旅游、观光娱乐、体育竞技、疗养避暑、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环境保护。乌海市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一体推进“治矿、治企、治水、治车、治路、治气、治场”的“七治”举措,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累计投入资金68.5亿元,实施综合治理项目423个,全力解决环保突出问题。
如今,乌海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3%、41.2%,2023年,中心城区剔除沙尘超标天气,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3.3%,黄河乌海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在Ⅱ类……推门见绿、移步是景的诗意生活不仅提升了乌海市民的幸福指数,也吸引着大批候鸟在这里迁徙停留。
2024年度自治区迁徙水鸟同步监测结果显示:乌海市冬候鸟总数较往年明显增多,除了海南区万亩滩村灰鹤群体数量明显增加外,全市范围内天鹅数量也有所增多,仅10月23日一天,就监测到300余只天鹅。鸿雁、豆雁数量共计9000余只,较往年略有增加。
今年前三季度,乌海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黄河乌海段水质持续保持Ⅱ类,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市无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乌海蓝”“生态绿”正在不断赋予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享受到了更高品质的生活。
文化惠民富足精神世界
在乌海市海南区人民公园,有这样一家“网红”城市书房:淡雅的暖色调烘托出柔和、安静的氛围,几组高大的书架错落摆放,阶梯阅读区更让整个空间舒适平缓,一排棕色的藤椅书桌依次放置在落地窗旁,满满的“文艺范儿”。书友们有的坐在电脑前码字,有的在书架前选书,有的戴着耳机翻着书页,享受着充满书香的惬意时光。
作为海南区首座城市书屋、乌海市级草原书屋,这家名叫福河书苑的城市书房占地面积216平方米,书苑内设置读书休闲区、走廊阅读区、下沉式读书区和观赏区,在提供阅读服务的同时,还提供茶水和简餐服务,充分满足读者需求。开业一年多时间,福河书苑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新晋“网红打卡地”,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体验。
目前,这样有颜值、又实用、受追捧的城市书房已遍布乌海市。乌海市已建成63家草原书屋,围绕“让居民在步行15分钟距离内就能享有阅读公共服务设施”的目标,还在银行、医院、税务、电业等64个窗口单位建设阅读区域。利用节会等重要时间节点,乌海市还会在这些阅读阵地年均开展“时兴读书会”“共读计划”“天天向上”小课堂等品牌阅读活动300余场,引导和吸引群众“进得来、坐得住、读得进”。
如今在乌海市,市区有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镇里有综合文化站,社区有文化中心,村里有文化室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格局已经形成,人们享有公共文化生活更加便捷。“打卡博物馆”“走进图书馆”“组团看书法展”已成为越来越多群众闲暇之余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聚焦群众高品质文化生活需求,乌海市深入打造北疆文化乌海品牌建设,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在润物细无声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今年端午节,一场“旱地”龙舟赛让乌海名声大噪。“第一次看到‘旱地’龙舟,太有趣了,我还参加了传统文化知识问答,今天的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市民王庆褚说。
今年七夕节和中秋节,“鹊梦千年 情韵乌海”2024年“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月耀黄河 情韵乌海”2024年“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一次又一次点燃市民、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国风集市、鹊桥相会、姻缘一线牵、婚俗大秀、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一个个精彩纷呈、充满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环节在这些活动中一一呈现,为大家带来满满的中国式浪漫,也深刻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近年来,乌海市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中华文化符号融入全市各类群众文化、文艺汇演等活动中,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推广,大力弘扬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基本价值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同当代文化相融合。
作为“中国书法城”,乌海市将书法深深融入了人们的学习生活中,为城市积蓄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书法成为一代代乌海人的精神家园。
据统计,在乌海市50多万人口中,常年研习书法的就达数万人。乌海市还相继成立了青年书协、老年书协、女子书协、企业书协等各类书法组织。目前,乌海市共有国家级书协会员46人、自治区级书协会员165人、市级书协会员2000余人,全市已形成了人人爱好书法、学习书法、研创书法的良好氛围。
同时,乌海市还创新实施“六单”文艺志愿服务模式,打造“民歌进乌海”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品牌,组织文艺志愿者深入机关、学校、军营、社区、农区开展文艺进万家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动听的民歌与优美的舞蹈。
持续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以沙疗为特色的康养业态,以内蒙古民歌大会、沙滩足球赛、沙漠徒步、公开水域游泳等为支撑的沙漠体育文化休闲业态,以较为成熟的全景式沉浸歌舞剧《三线印记》为代表的旅游演艺特色业态,丰富产品供给,让市民、游客乐享品质文化生活。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伴随着城市的欣欣向荣、市民的安居乐业,高品质生活的美好愿景在乌海市正一步步变为幸福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