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耕善治解民忧 乌海倾力绘就高效能治理新图景

乌海滨河新区。王超 摄
城区景色宜人。王超 摄
24小时警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齐越 摄
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为民办实事。郝飚 摄
乌海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一屏观全城”。郝飚 摄
供热管理更加智慧。郝飚 摄
  □ 郝飚

  一个“城市大脑”让城市治理更高效、一张“服务网格”为民解忧暖人心、一块“信用招牌”让诚信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近年来,乌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精神,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全力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高效能治理成果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城市治理智慧十足 服务群众精准高效

  “我的车被挡了,让对方来挪下车。”“路上的井盖坏了,赶紧来修一下。”“我们小区能不能安装一些充电桩?”……在乌海市,老百姓只需记住一个号码——12345,就可以一码走天下!挪车、开门锁、通下水道……生活中的诸多烦心琐事都可以迅速化解。

  近年来,乌海市全力将12345热线打造成为民解忧最强“总客服”,整合41部行政企事业单位热线,建立12345热线“一号接听、一号响应、一号服务”工作机制,构建起“线上+线下”的多渠道全方位受理格局。

  一头是随时随地拨打,另一头是7×24小时全天候接听。乌海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年均处置群众诉求60余万件,办结率保持在99%以上。这部热线架起了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让群众诉求直抵治理痛点。

  在打造为民解忧“总客服”的同时,乌海市还整合全市海量数据,创建“城市大脑”,让城市治理更高效,便民服务更精细。

  走进乌海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一块巨大的屏幕,城市治理中的很多环节都可以实现一屏全览。

  “这是最近我们比较关注的智慧供热模块,上面可以实时监测热源企业的热量指标是否满足需求、用户的室内温度是否达标。如出现提供的热量不足和温度不达标情况,我们第一时间提醒供热企业处置。在解决群众诉求方面,可以掌握全市和各供热企业近1周的投诉数量和累计投诉数量。”该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边点击屏幕一边介绍“城市大脑”的强大功能。

  智慧供热只是乌海市“城市大脑”众多功能中的一项。

  立足城镇化率高、城市信息化水平较高、各类信息化监控设备覆盖密度高等基础优势,2022年,乌海市开始建设“城市大脑”,经过两年时间的迭代升级,现已升级至2.0版。

  据乌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于雷介绍,乌海市的“城市大脑”不仅打通专网、政务网、互联网,汇聚公安、市域治理、交通、智慧小区、能源矿山、应急等视频监控1.3万余路,还整合共享48个部门694类14亿条数据,在全市重点区域部署智能感知物联网设备,构建多维、立体、全景的数字孪生城市。通过数字空间直观模拟城市体征、推演未来发展趋势,为城市规划、精细化治理、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等各项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就像占道经营、偷倒垃圾、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我们引入AI分析功能,实现24小时全天候智能抓拍。巡查监管效率较以往完全依靠人力有明显提高。”于雷说。“城市大脑”中的城市管理专题已规划建设了智慧城管、智慧园林、智慧工地、智慧供热和智慧物业五大业务模块,有效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

  不仅仅是城市管理,乌海市的“城市大脑”还统筹规划建设16个专题,目前已完成城市管理、城市之眼、生态环境、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14个专题的建设。

  于雷说:“就拿城市之眼专题来说,‘城市大脑’将实时视频与数字孪生融合,对全市的视频资源分类管理,在活动安保、应急处置、远程值守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在乌海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的屏幕上,能够实时显示乌海市主要街路的监控画面。如果举办大型活动需要保障现场秩序,就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和城管、交通等部门完成线上线下的联合指挥。如果遇到突发事件,管理部门还能第一时间调取周边的全量视频,进行实时调度指挥。

  在智慧教育专题,“城市大脑”会将全市各级各类教育数据资源进行汇聚、应用和分析,可以全面掌握全市的学校概况、教师团队、学生人数以及教育经费、校园安全、教育质量的总体情况,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支撑。

  随着“城市大脑”的不断迭代升级,其中的智慧模块将越来越多,市民可以凭借它更好地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小平安累积大稳定

  “服务户数多、情况不熟悉、权责不对等,是基层网格员在基层治理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短板,想做到熟人、熟地、熟情况太难了。”就在1年前,乌达区社区工作者张彩华还在为如何精准服务好群众发愁。

  不过,随着乌达区人口精细化管理专项行动一一落地,网格划分越来越细,管理也越来越精细,基层镇(街道)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也让网格员地头熟人头熟情况熟的优势最大程度发挥作用,构建起一张立体、全覆盖的社会治理网格,实现从“面子管理”到“里子管理”的转变。

  网格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网格化服务管理是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乌海市结合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的实际,将全市重新划分为640个网格,建成专属网格6个,逐步构建起社区网格、农区网格、专属网格“三位一体”的多元网格治理服务体系。同时,建立“网格采集、分流转办、限期办结”工作机制,充分整合政法、民政、城管、信访、卫健、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推动“网格事”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快速联动处置,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

  另外,乌海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市、区、镇(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全覆盖,20个镇(街道)、83个村(社区)全部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住建、医疗、交通、治安等领域成立45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点面结合”的立体化、网格化调解格局。乌海市还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打造了“尚哥说理调解工作室”“陈姐调解工作室”“化瑞调解工作室”等17个党委和政府信任、企业和群众满意的调解工作品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建立“四所一庭”(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人民法庭)联调机制,整合优化各方资源力量,变“独角戏”为“大合唱”,不断提升调解工作质效。

  “我们下班晚,孩子的姥姥又辅导不了作业,社区有志愿服务课堂,就把孩子送到这里了。”自从社区有了“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家住海南区泽苑社区的刘女士再也不用为孩子放学无处可去的问题发愁了。在志愿服务课堂,志愿者们会充当“临时家长”照看孩子,还会耐心辅导他们写作业,解了很多上班族的后顾之忧。如今,这个以“红石榴”命名的志愿服务项目已成为乌海市叫得响的志愿服务品牌。

  乌海市把党建引领幸福家园建设作为拓宽基层治理路径重要抓手,创建“红石榴”志愿服务项目,整合在职党员、退休教师、退休医务人员、爱心人士、网格员组成志愿服务团队,主要为辖区学生提供送学服务,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同时,还为老年人、困难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日间照料、打扫卫生等暖心服务,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中传递组织温暖、密切党群关系,全力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目前,乌海市已打造了“红石榴”“红色服务团”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志愿服务品牌,组建700余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次,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更有活力。

  为基层减负松绑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突破口,乌海市把基层减负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法规范镇(街道)和村(社区)的职能职责,分类制定镇(街道)职责任务、公共服务、属地管理“3张清单”。对83个村(社区)规范悬挂“4个牌子、2个标识”,将无实际内容、无实质保障、超出职能范围的及没有明确挂牌要求的功能标牌统一拆除,统一清理不规范标牌标识1500余块。同时,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借助百姓议事厅、红色影厅、党史展厅、红色书吧、关爱室等社区文化工程,实现以法治保自治、以德治辅法治、以自治促德治的良性互动。

  诚信招牌越擦越亮 重信守诺成为风尚

  近日,2024年乌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红黑名单”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红名单”1814个、“黑名单”420个。随后,这份“红黑名单”通过“信用中国(内蒙古乌海)”网站统一公布,并通过乌海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至市、区各部门,在评先评优、行政监督、行政审批、财政性资金安排、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推动各部门实施信用奖惩。

  据乌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蕾介绍,2015年以来,乌海市共召开9次“红黑名单”新闻发布会,发布“红黑名单”7695个。通过“红黑名单”的发布,进一步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营造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环境。

  诚信服务“一根针”,穿起了社会治理“千条线”。乌海市扎实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应用与全市各部门、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大信用奖惩力度,让守信者得实惠,让失信者得惩罚,更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不断擦亮“信用乌海”城市品牌。

  2014年,乌海市就成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小组成员涉及52个相关部门单位。2015年,乌海市建成政务信用信息综合平台,开通了“信用乌海”网站,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查询和应用服务。此外,乌海市还先后出台了《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乌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乌海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乌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基本制度。

  为让守信者“一路绿灯”,乌海市积极落实国家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工作要求,加大“信易贷”推广力度,依托“信易贷”平台(乌海站)为企业开展融资服务,积极引导企业注册、实名认证及授权查询,引入金融机构、发布金融产品。目前,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20个,发布金融产品85个,注册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3425家,企业实名认证7014家,实现线上授信907笔,授信金额28亿元,有力支持了中小微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发展。

  乌海市税务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联合推进“银税互动”,开创以“税”助“贷”、以“信”养“信”的融资模式,实现纳税信用和金融信用互认,截至10月末,“银税互动”贷款户数1003家,贷款余额10.94亿元。邮储银行乌海分行积极推进双基联动“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相继评定了13个“信用村”、6个涉农社区,1319户“信用户”,累计发放低利率、无担保的信用贷款1.45亿元。

  为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乌海市为市、区部门开通信用综合账号719个,各部门可通过账号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查询应用整合后的信用信息,充分利用信用奖惩功能,将归集的信用信息推送到政务平台、招投标平台,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不予审批或限制招投标报名。推动各区、各部门在权限范围内依法响应和落实奖惩措施,对“黑名单”企业限制资金争取。目前,已通过账号查询应用信用信息近5万次。同时,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系统、政府采购云平台均嵌入了信用查询功能,对严重失信主体进行限制。

  为让诚信成为城市内在品质,乌海市对全市招商引资暨诚信建设会议上命名的7家诚信示范企业,开展系列宣传报道。联合乌海文传特别推出诚信电台节目《诚信之声》,诚信企业代表交流分享守信经营理念,以典型力量为引领带动全社会诚信。目前,乌海市已有7641家企业被评为自治区级诚信企业,其中诚信达标企业7572家、诚信示范企业67家、诚信标杆企业2家。不断优化信用产品功能,拓展“信易+”场景应用,提供更加开放、便捷、丰富的信用服务,积极推动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信用+园区等多领域惠民便企应用场景,努力打造有温度的信用环境。

  2023年8月7日,乌海市获评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取得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最高荣誉,成为自治区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梦为马,扬帆起航。迎着即将到来的新一年,锚定发展目标,乌海市将以更足的劲头、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迈出新步伐,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广告
   第06版:乌海
   第08版:锡林郭勒
深耕善治解民忧 乌海倾力绘就高效能治理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