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区,一片古老又年轻的土地。
一条古道,连接南北;万里驼铃,浩浩长歌。穿越阴山的商道让征途化险为夷,也将五湖四海的烟火日常融汇于此。
从历史的源头回望,我们看到文明的脚步在这里层层叠加。今天,历时光而不老的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依旧蓬勃向前。
悠悠白道 千年回响
在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北魏部分中,呼和浩特到武川之间,有一条跨越阴山的连接线,被标注为“白道”。白道的南端、呼和浩特北部,有一处米粒大小的地方,名叫“白道城”。
地图上1厘米长的白道,实际距离约35公里,是历史上连接阴山南北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扼守白道南端的白道城,则是北魏时期的军事城堡,位于现在的回民区攸攸板镇坝口子村附近。
寻找回民区的历史,当然要从坝口子开始,从白道说起。
带领我们探寻白道历史的,是回民区文体旅游广电局一级主任科员、《话说内蒙古·回民区》一书主编罗胜勇。他告诉我们,白道南系敕勒川平原,北连漠北草原。从战国时代起,就是扼守大青山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
有学者将中原喻为舞台,将阴山喻为帷幕,许多北方民族都从这帷幕之后进入中原舞台,演出了一幕幕鲜活的历史剧。而白道便是穿越阴山帷幕的上下场门——
赵武灵王、卫青、霍去病从这里北上征战,刀光剑影中青史留名;北魏拓跋珪、隋文帝杨坚父子、唐高宗李渊等从白道南下,走上了中国历史舞台。
白道,亦是一条重要的商贸要道。它是中原商人北上的分叉点,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商品被源源不断地送往草原腹地;它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南来的驻泊地,为农耕民族带来了牛羊、皮毛、奶制品等物资。
与白道走向大致相同的呼武公路旁,今年莫尼山非遗小镇重磅推出大型山体实景剧《莫尼山礼赞》,将代代驼商翻山地、走朔漠的历史再现给观众。这样的故事,曾在白道上演了千年。
行走于阴山中段大青山的崇山峻岭中,仍能找到数千年来车辙驼掌碾压留下的溜光的石块儿,仿佛是先人留下的密码。
在这条路上,总能与历史不期而遇。北魏时期的大青山被称为“黑山头”,《木兰诗》中花木兰“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的兵营,正是如今回民区境内的大青山段。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也曾来此游历,在《水经注》中写到:“‘芒于水’又西南,迳‘白道’南谷口。有城在右,背山面泽,谓之‘白道城’。”为白道留下最早记录。
1965年,坝口子村古白道城遗址出土了4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和1枚东罗马金币,以及大量的唐代文物,足见当时这里东西方商贸和文化交流的繁盛。
万里商路 驼铃声远
到了明清时期,驼运的兴起让坝口子再次被历史标注。归化城的驼队从此北上,走进莽莽阴山,踏上漫漫驼道;经年的跋涉后,返回的驼队走出阴山便豁然开朗,到了坝口子便是回家了。
站在村口“万里驼道第一村”石碑下,内蒙古文史专家代林的耳旁,仿佛响起了阵阵“叮叮当当”的驼铃声。祖父和父亲牵着骆驼,亦步亦趋地走向茫茫草原的身影,浮现在他脑海中。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当年归化城的驼队,从现今的回民区通道街附近出发,直插坝口子向北出发,走上漫漫驼道。这条路,前辈们不知往返过多少次。
作为驼工的后人,代林深入研究呼和浩特市驼运历史四十余载。他介绍说,明朝时阿拉坦汗筑归化城,中央政权和蒙古部落在边疆开放互市,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使归化城逐渐成为漠南地区与漠北、漠西中转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
商贸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清初,随着旅蒙商的兴起,晋、冀、陕、甘、宁、青等地的移民,逐渐聚集在归化城北门外定居,成为了驼运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门外”逐渐成为人口聚集、商贸发达的区域。
辛亥革命后,归化城的驼运迅速发展,德兴和、德厚堂、万有堂等驼运行相续创立。1921年平绥铁路开通后,归化城作为内地与新疆之间货物贸易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经济地位更加显著。
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民国时期的3个多世纪以来,以归化城为起点,逐渐形成了通往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库伦及新疆古城子的几条驼运商道。通过一条条驼道,中原的商贸活动延伸至西北新疆等地区及蒙古、俄国等地,进而拓展到东欧、西欧。
旧城新颜 流光溢彩
在宽巷子美食街商圈,陈氏茶汤店的手艺已传承百年,如今成为了呼和浩特市一项非遗项目。店主陈世忠在回民区旧城北门居住了四代,见证了这里的百年兴衰。
陈世忠向我们讲述了祖辈的回忆——“北门外”的庆凯街曾是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繁华商街,路北是广兴泰药铺,南边是烧麦馆,接着是当铺、五金铺子和卖肉、卖菜的铺子等,归化城的人买东西,都爱到这里来。
到了晚上,有卖沙鸡、大豆、麻糖莲花豆的买卖人,提着灯笼,担着篮子,穿梭于旧城的大街小巷,叫卖声余音绕梁,在古老的归化城回荡。
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后,“北门外”的商贸以驼运业、皮毛业、牛羊肉业、饮食业、奶牛业、典当业等为主,是商业经济繁华之地。
随着历史变迁,位于旧城东北角的回族聚居区,成为了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走过数千年风云变幻的商贸之地,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如今,曾连接“旧城”归化城和“新城”绥远城的“新城道”成为百年商街中山西路,回民奶食品加工厂孕育了中国龙头乳企伊利集团,而网红美食街牛街、宽巷子正成为城市新地标。
曾有归绥旧八景中的“柳城荫绿”“沙溪春涨”“石桥晓月”的回民区,有着老城区的厚重烙印。漫长岁月所积淀的悠久文化,早已融于炊烟袅袅的日常生活,刻在了老街旧巷的建筑中,留存在美食和技艺里。
每到夜幕降临,中山西路霓虹闪烁、人流穿梭。改造提升后的转角巷、宽巷子、旧城北门烧烤街3条特色网红街吸引着市民和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文化积淀和商贸繁华赋予了回民区更斑斓的色彩、更旺盛的生命力,也成为当前城市释放消费活力的主阵地之一。
(压题图: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莫尼山非遗小镇。本报记者 马骏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