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今年以来,包头市青山区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不断增强谋改革的政治定力、抓改革的实干韧劲、促改革的责任担当,以改革创新思维推动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采访了包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青山区委书记丁凯。
内蒙古日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如何创新模式、抢先布局,以深化改革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丁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近年来,青山区聚焦加快发展氢能储能等新兴产业,主动服务和融入包头市打造“中国储能之都”、“全景绿氢创新之城”任务,对标国内领先的上海临港产业园建设理念,积极探索“政银企”合作新模式,坚持高点定位、高标谋划,抢先布局、率先建成自治区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以氢能储能装备制造为特色的高端产业园,为入驻企业“量身定制”7.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办公楼、科研楼等配套设施,充分满足企业研发、中试、量产各环节需求,有力助推项目早开工、快投产。目前已经聚集上海申能、上海杰宁等一批头部氢能储能装备制造企业。同时,作为光伏逆变器行业龙头的上能电气项目已建成投产,同行业储电成本最低的纬景3GW锌铁液流电池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70%,内蒙古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15GWh锂电电芯及配套PACK项目已开工,这些项目都是开先河、补空白、前景好的示范引领项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
内蒙古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如何精打细算、高效利用,以深化改革打造培育新增长点?
丁凯:针对近年来园区工业用地资源紧缺、存量土地分散的问题,聚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整合园区分散用地、调整规划用地、消减绿化用地等方式,共盘活土地3968亩,约占园区已利用土地15%。先后引进落地三一众力、国惠物流等“新”项目,有效保障了晶澳等“老”企业扩产扩能的实际用地需求,相关做法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典型案例”,被中央政研室《学习与研究》刊载推广。为进一步促进闲置低效资源高效利用,青山区扎实开展工业领域停产企业、停建项目盘活重启攻坚行动,树牢有解思维、建立联动机制,统筹推进复工复产和招商盘活工作。截至目前,累计盘活闲置楼宇、厂房、用地等存量资产25处,用地面积63.6万平方米,新增投资达到94.32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特别是针对停产13年的晶牛微晶板材项目,高效帮助企业解决用水、用电、用气等问题,积极帮助企业找订单找市场,项目顺利点火复产,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8000万元。此外,积极引进上海飞度膜结构有限公司打造中小企业智慧创业园,晶牛所有闲置厂房实现全部盘活利用,预计年税收达到1亿元。
内蒙古日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如何激发活力、产改先行,以深化改革赋能助力高质量发展?
丁凯:作为自治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青山区立足自身优势,凝聚“政、校、企”三方资源,每年通过开展“订单班”教学,■下转第6版 ■上接第2版 定点培养技术人才近500名。与弘元新材、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打造“弘元学院”实训基地,成为自治区首个单晶硅生产实训基地,包头晶澳太阳能与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协同育人新平台。近年来,累计创建各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34个,创新工作室联盟1家,收集职工合理化建议意见1000余条,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上报创新成果12项、先进操作法13项、发明专利2项,开展各类劳动竞赛15场,选树技能带头人291名,获评青山区五一劳动奖章31人,工人先锋号7个。截至目前,青山区已有超过20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工会会员,成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中强有力的储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