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护航 织密河湖保护网
内蒙古不断完善河湖长制度体系,以总河湖长令为引领,完成21条重点河流的分区管控范围划定。为加强跨区域协作,2024年,内蒙古与宁夏、甘肃等8个毗邻省份的43个市县携手,建立起35个跨省(区)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覆盖85个跨省界河湖。同时,联合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开展河湖管护“春季行动”和“秋季行动”,启动“清槽行动”,深化河流、湖泊管理保护,推动河湖库“清四乱”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全区五级河湖长累计巡河巡湖26.6万人次,解决涉河湖问题1069个。此外,内蒙古还优化调整了基层河湖长巡查工作要求,实施差异化巡查,切实为基层减负。
生态复苏 河湖重现生机
2024年,内蒙古制定全区地下水管控指标,察汗淖尔流域地下水平均水位同比回升4.31米,河湖生态复苏成效显著。全区印发实施“一河(湖)一策”7719个,完成河湖健康评价1369个,建成伊敏河等10个自治区级幸福河湖。针对“一湖两海”等重点河湖,内蒙古持续推进生态应急补水工作,乌梁素海补水3.76亿立方米,岱海补水2326万立方米,东居延海补水4447万立方米,重点湖泊水面维持在合理区间,部分湖泊水体面积稳步增加。
重点突破 西辽河治理成效显著
复苏西辽河生态环境是落实国家“江河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通辽市坚持量水而行、管控先行,市旗两级坚持严防死守,定期组织力量深入河道周边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四乱”问题117处,整改主河槽卡点问题19处、沙坑问题17处。结合水利部、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执法监督行动,累计完成西辽河主河槽禁种整改面积1.748万亩,组织签订弃耕协议267份。通过综合施策,西辽河主河槽首次实现全面禁种、全线畅通,干流水头26年来首次到达通辽主城区、总办枢纽下游72.9公里处,过水河段维持有水达50天,治理成效显著。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内蒙古将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对21条重点河流严格落实分区管控工作要求;完成重点湖泊的健康评价,有序推动各盟市、旗县完成1546个河湖健康评价任务;加强幸福河湖建设,新建自治区级幸福河湖20个以上;科学实施西辽河、黑河等重点河流水资源调度,推动母亲河复苏。
(李晨毓 侯艳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