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以国通语教育为纽带 构建立体化育人格局

  □本报记者  郭奇男  通讯员  高伟

  4月9日,记者走进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实验小学课堂,听到琅琅读书声此起彼伏。该校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开设“经典诵读”“汉字美学”等特色课程,通过读写、朗诵唐诗宋词的经典篇目,让学生们在平仄韵律中感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之美。练字课上,教师从汉字起源讲起,指导学生一笔一画地书写。

  实验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吉雅说:“现在我不仅字写得工整,还知道每个字背后的故事,汉字特别有魅力。”

  校园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场景,教师结合历史典故、家乡变化,讲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凝聚民族力量方面的重要意义。课间,“书香校园”活动持续开展,学生通过读书分享会、红色经典朗诵等活动,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

  察右中旗实验小学副校长张永芳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像纽带,不仅连接着不同民族的孩子,更连接着草原的过去与未来。当孩子们能用标准的国通语讲述内蒙古故事,用规范的汉字书写人生理想,他们的未来就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近年来,察右中旗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构建起“教学提质、文化浸润、多方协同”的立体化育人格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全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赤峰“12345”工作法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自治区司法厅出台《意见》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科技元素吸睛
内蒙古交通部门积极应对恶劣天气保障安全出行
北方首支颠覆性技术专项基金正式运行
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研讨会举办
习近平会见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春日迎来丰收季 3500栋大棚果蔬新鲜上市
甘其毛都口岸AGV跨境无人运输货物破百万吨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
包头:攥紧项目“金钥匙” 开辟发展新赛道
以国通语教育为纽带 构建立体化育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