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增收致富添“新翼”

工人添加饲料。
养殖基地一角。
工人收集鹅蛋。
白种鹅嬉戏觅食。
  □本报记者  薛一群  扎鲁特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呼斯冷  青格乐  摄影报道

  4月17日,走进位于通辽市扎鲁特旗内蒙古耀禾牧业有限公司大鹅养殖基地,成群结队的大白种鹅正扑腾着翅膀嬉戏玩耍,工人们穿梭在鹅群中,仔细查看种鹅的生长情况。

  “2024年,我们成功引进黑龙江两家实力强劲的鹅产业企业,基地由此联合组建而成。当下,基地存栏1万只种鹅用于繁殖,这1万只种鹅预计全年产蛋量可达100万枚,可培育出50万只健壮幼鹅,同时屠宰50万只作为商品鹅出售,有望带来可观的收入。”基地负责人张强说道。

  该养殖基地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积极发挥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农牧民因地制宜,将庭院、房前屋后空地资源和劳力技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林下养鹅”新模式。

  “以前我们主要靠种玉米和到鲁北街里打零工为主,收入不稳定。”扎鲁特旗鲁北林场四分厂职工贾向国介绍,依托种鹅繁育基地,自己家里养1万只商品鹅,4个月后能挣10万元。

  发展林下大鹅养殖,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能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经济高效化、长期生产无害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悦读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乌海
沃野逐春光 春耕备耕忙
数字化让课堂活起来
“银税互动”助企融资促发展
增收致富添“新翼”
老旧小区点亮幸福灯
抢抓农时忙农事
呦呦鹿鸣唱响振兴曲
教孩子们用法律保护自己
社区“居民会客厅” 服务群众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