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庭审观摩“零距离” 以案释法筑防线

  □本报记者  潘佳  通讯员  杨文静

  “今天,我近距离观摩了仲裁流程,学习了真实案例,增强了对劳动法律法规的敬畏之心,提升了依法用工的自觉性。这为我们今后处理类似劳动纠纷、积极化解矛盾隐患指明了方向。”近日,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组织开展的庭审“开放日”现场,观摩旁听的企业代表田女士感到收获满满。

  庭审“开放日”当天,玉泉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公开审理的形式受理了辖区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同李某之间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同时邀请玉泉区大型公司、企业人事主管等人员现场观摩旁听本次庭审。

  “我们通过庭审‘开放日’活动,让企业走进庭审现场,直观地了解每个案件背后产生的原因,通过以案说法、以案促改的方式,让企业意识到违法用工行为会给自身带来的风险和损失,进一步提升企业守法意识,降低劳动争议案件发生率,及时将劳动争议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玉泉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副院长左欣夏介绍道。

  为了让企业直观感受劳动争议从庭审到裁决的每一个环节,玉泉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为企业代表精心设计了涵盖庭审准备、案件审理、裁决宣读等全流程的观摩路线。在各个关键节点,安排专业仲裁员进行详细讲解,包括立案时所需提交的材料,证据清单的制作要点,庭审中调查、辩论、质证的规则等内容,让企业代表深入理解仲裁工作的严谨性与规范性。

  观摩旁听结束后,玉泉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还设置了互动交流环节,邀请资深仲裁员与企业代表面对面座谈。企业代表就日常用工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如加班工资计算、劳动合同解除条件、竞业限制条款拟定等进行提问,仲裁员结合法律法规与实践经验一一耐心解答,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法律指导。

  “今后,玉泉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用工主体的参与形式,以‘观摩+互动+实操’三维体验,实现法律知识从‘听到’到‘会用’的转化,将劳动仲裁从‘事后救济’转向‘事前预防’,助力企业构建合规用工体系,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提供实践范本。”左欣夏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理应如此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公益广告
法治副校长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发布典型案例 增强环保意识
“赶集警务”让服务更贴心
护航企业发展
庭审观摩“零距离” 以案释法筑防线
AI赋能引领普法宣传新风尚
便利化通关“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
小记者进警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