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仰韶文化的脉络

  仰韶文化是我国目前发现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据统计全国约有5000余处仰韶文化遗址,分布范围十分广阔,东起豫东,西至甘肃、青海,北到河套内蒙古长城一线,南抵江汉,中心地区在豫西、晋南、陕东一带。分布省份有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内蒙古、湖北、青海、宁夏9个省区。仰韶文化大致分为早、中、晚三期,其中在内蒙古范围内早期典型遗址有凉城石虎山遗存,中期有凉城王墓山遗址,晚期有托克托海生不浪遗址。仰韶文化向内具有强大生命力,向外具有较大辐射力,尤其是彩陶的大范围传播,达到史前艺术高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王墓山下类型彩陶盆就是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器物。

  在仰韶文化遗址诸多考古发现中,如陶器制造、纺织做衣、绘画艺术等,与文献中记载黄帝时代的创造发明相吻合,仰韶文化的分布地域和黄帝活动区域也高度重叠。

  《史记》记载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证明了黄帝与仰韶文化的关系不仅是空间分布和时间线上的巧合,更是中国文化多元一体性的重要体现,揭示了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复杂性和连贯性。它不仅积极吸收融合周边文化的精华,还不断向四周辐射其影响力,从而奠定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多元一体格局。

  (张晓燕  供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理应如此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公益广告
仰韶陶纹越千年
艺术与文化的结晶
远古时代那抹彩
仰韶文化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