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重塑乡村颜值与内涵

  □本报记者  霍晓庆  通讯员  张金燕

  “过去垃圾随便倒,到了夏天臭气熏天。现在可不一样了,镇里统一配备了垃圾桶,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日产日清,环境变美了,空气也清新了。”65岁的赵连义老人说。他的身后,是白墙黛瓦的院落,一枝杏树探出院墙,更添几分诗情画意。

  这幅清新怡人的美丽乡村画卷,是赤峰市林西县林西镇深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鲜活注脚。

  2021年以来,林西镇以“党建+生态”模式破题,成立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将镇域划分为65个网格,配备网格长65名、网格员235名,设置保洁员104名。明确镇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组、保洁员包片、帮扶单位包点、网格员包户的人居环境网格化“五包”工作机制。同时创新实施“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治理模式,推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环境整治是全民的“大合唱”。在河沿村,由热心村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今年已开展补植绿化带等“护绿行动”10余场,努力营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宜居乡村。不仅如此,全镇5600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实现从“被动整治”到“主动维护”的转变。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林西镇不仅重塑了乡村的颜值,更丰富了美丽乡村的内涵,近郊游、生态采摘、农耕体验等农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一路生花。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影像力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科技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公益广告
内蒙古完成首次 取用水领域信用评价
一树一策护好“绿色国宝”
向清向美的乌兰木伦河
滴灌带回收实现双赢
“五一”期间我区实现 森林草原防火“零火情”
做好“当家人” 守好“责任田”
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 实现整体生态功能恢复
重塑乡村颜值与内涵
沉浸式体验中提升保护意识
鄂尔多斯市排污许可 审批效率提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