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技术“嫁接”产业 创新“链接”市场

巴彦淖尔全力筑牢蜜瓜品牌根基铺就富民之路

  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塔尔湖镇丰裕办事处刀老召村的标准化拱棚种植示范园区里,随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五原县山河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志强说:“通过流转土地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拱棚蜜瓜种植示范区已经形成1150亩的规模。产品不仅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还成功注册了‘山河优蜜’商标。去年,园区蜜瓜产品远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及青岛等沿海城市,年产值近1800万元。大棚设施产业推动当地特色蜜瓜种植的转型升级,成为拉动瓜果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山河农业专业合作社构建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营销企业”模式,是巴彦淖尔市设施蜜瓜种植的示范性集聚产业基地之一,其种植、收购、储藏、保鲜、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成为巴彦淖尔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缩影。郭志强表示:“通过规模化分茬种植网纹蜜瓜、水果玉米、西甜瓜、水果西红柿等高价值冷凉蔬果,合理调整种植结构,进行轮作倒茬,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品质和效益显著提升。去年种植的脆甜网纹蜜瓜,采用大棚垂吊种植的方式,分批种植,错峰上市。一藤一瓜,品质优、产量高、商品性好,亩产量可达6000斤至8500斤,每亩销售收入达1.5万元。筛选出的优质蜜瓜论个卖,每颗能卖到60元,成为农户致富的‘香饽饽’。”

  在合作社发展壮大过程中,五原县全力培育科技创新成果,与市农科所、市农发中心共同开展100余个蜜瓜、西瓜新品种试验和授粉示范。同时,积极探索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设施蜜瓜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引进设施智能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测设施大棚内湿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土壤氮、磷、钾含量,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全面节本增效。

  聚焦科技兴农和产品创新,五原县大力扶持蜜瓜产业基地建设,示范推广蜜瓜新品种、新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成功打造出一批水肥一体化、智慧云监测预警智能控制系统与蜜瓜错期高垄栽培技术相结合的设施农业示范点,采用“高密植、超高产”的“三膜”种植栽培技术,千亩蜜瓜核心科技示范园区发展动能强劲。山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性现代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吸纳有劳动能力的社员115人入园务工,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通过利益联结实现就业和种植增收。合作社推行的订单种植,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示范引领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让农民更多分享到了产业发展的收益和成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新路子。

  2024年,五原县蜜瓜产业的总产值达4亿元以上,今年有望实现更高产值。在创新经营模式带动下,巴彦淖尔市重要瓜果产地设施种植业焕发出勃勃生机。聚焦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社有效发挥区位优势,大兴特色瓜果种植,将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优势和农户的种植优势紧密结合,集成设施农业标准和高效生产程序,品牌化市场运营成效显著。

  在重点产区的科学规划布局中,巴彦淖尔市加强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推广标准化技术增产增效、打造全产业链条增值增效的设施农业典型经营主体。山河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建”上发力,突出标准建设;在“管”上发力,突出精细管理;在“新”上发力,突出科技赋能;在“销”上发力,突出市场订单。聚焦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突破口,从设施建设、生产管理、科技赋能、市场订单等全程精准发力,设施农业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推动蜜瓜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王林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北疆国防
   第06版:巴彦淖尔
   第07版:乌兰察布
   第08版:社会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盟市专线
   第11版:资讯
   第12版:公益广告
巴彦淖尔全力筑牢蜜瓜品牌根基铺就富民之路
积极优化营商环境 吸引外资企业落地
生物防治创新模式 助力绿色农业高产
广搭平台互动创新 精准赋能企业发展
专家送技
持续畅通维权渠道 夯实和谐劳动关系
察右后旗推动校园餐向“吃得科学健康”升级
走访问需解难题 同心共治促发展
七大平台“精准滴灌” 赋能民企“爬坡过坎”
搭建智慧养老平台 供给需求精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