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让生活之树长青

——读《平凡的世界》
  □刘燕杰

  这是一部由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小说。该小说以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十年间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丰富而深刻的人性画卷,揭示出平凡世界里人物命运的发展真谛。

  作为一部用温暖的现实主义方式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获评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翻开读来,咀嚼每一行文字、每一个场景,心情都跟随书中人物起伏,情不自禁心跳加速并陷入深思。

  该书语言质朴清新,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小说大量运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方言土语,例如“烂摊场”“歪好”“圪崂”等,使全书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和炽热的人情味。还有贯穿全篇的信天游,为事件发展、人物性格、命运发展起到了烘托作用。而朴实无华的信天游也被视为对时代发展的歌咏、现实生活的写照、人物心理的投射。

  作者用心描绘黄土高原山区的生活环境、自然风光、四季更替,着墨看似漫不经心,但却暗藏玄机。正如开篇“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沥沥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经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一幅萧瑟又充满希望的初春景象开启了下文,为故事发生做了铺垫。而“冬天”“春天”也富有深意,用以指代人们的生活境况、发展状况等。

  例如,“小满前后,双水村周围的山野里,又渐渐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阳光暖洋洋地照耀着大地。东拉河两岸的缓坡上,鲜绿的草芽已经遮住了冬日里顽童们烧荒留下的大片黑色瘢痕。”这种着力不深又颇有深意的环境描写使小说内容更加丰满。

  书中对生活细节的刻画同样值得品味,包含人们一年四季的吃食、穿着,清明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婚丧嫁娶等民风民俗。例如,书中写道“一九七七年的端阳节,刚好和夏至是同一天。这一天,人们通常在很早的时候就准备好了糯米、红枣和苇叶。一到农历五月四日晚上,家家户户就都煮开了三角形的粽子,到处都弥漫着米和枣的香甜味;粽子讲究凉吃,因此头晚上就得提前煮好。端阳节早晨,在吃粽子之前,看中风俗的人家,往往先要出去拔一些艾叶回来,搁在门上,别在一家人的耳朵上。”这些都犹如一幅带着浓烈生活气息的工笔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小说中的孙少平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他有着正视困难战胜苦难的信念,有着对爱情纯粹的执着与高尚,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16岁上高中,他穿着最破烂的衣服、吃着最难吃的黑馍,毕业回村劳动、教书,再到去县城揽活当小工,再到后来当了煤矿上的掏炭工人,期间经历了从生理到心灵炼狱般的考验。他背过石头、下过矿井、脸部因砸伤而半毁容,但他从未对生活有过抱怨、从未对苦难有过畏惧,总是敢直面苦难。就像他给妹妹写的信中所说:“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能给人带来崇高感。”他坚定地要走出大山,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去经历命运的洗礼。也正是他崇高的人格追求和精神追求奠定了他与田晓霞相识相知的基础。

  书中坚韧不拔、不懈奋斗的孙少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贫困生活后却遭遇妻子离世;端庄典雅、善良贤淑的田润叶爱而不得,最终与残疾丈夫隐入人间尘烟;漂亮自信的郝红梅因一次过错错失了爱情,后来嫁于农村成了苦难的单亲妈妈,最后与田润生组建家庭;众人敬仰的省委副书记田福军正当事业上升时却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幸福美满的李登云夫妇突遇儿子双腿残疾……每个人物的命运即便无常,但都努力向阳,活出了自己的模样。

  《平凡的世界》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虽苦,只要努力向前,生活之树就能常青。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现代化的中国选择》
~~~——读《平凡的世界》
~~~——读《端午》
从舌尖到心灵——~~~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理应如此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呼伦贝尔
   第08版:兴安
   第09版:悦读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视界
解码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让生活之树长青
探寻端午的 文化脉络
至味乌兰察布的文化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