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杜勇锋

  内蒙古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内蒙古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兜底帮扶,让群众就业“饭碗”端得更好更稳,同时,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等5项标准,基本民生保障全部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积极拓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精准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粮食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补贴等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持续增加。

  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内蒙古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领域,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内蒙古不断扩大学位供给,着力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支持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推动中高考改革政策落地,“入园贵”“入园难”“上好学难”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从扩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持续加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出新步伐;紧盯“双一流”建设目标,分类推进高校改革,优化高校和学科专业布局,加强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引育,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职业院校提质扩优,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优化专业布点,产教融合不断深化。

  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内蒙古持续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内蒙古实施京蒙协作医疗倍增计划,与北京市358所学校建立结对关系;在强化兜底保障基础上,结合城镇和农村牧区各自特点因地制宜提升医疗、养老、生育等服务水平;拓展蒙辽、蒙沪医疗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自治区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多层次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巩固完善农村牧区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61个,农村牧区医疗服务可及性持续提升;优化“一老一小”服务水平,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机构养老服务升级、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扩面、养老服务综合保障强基,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和村养老服务站覆盖率分别达到73.3%和55.8%。

  大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内蒙古围绕社会保障改革提质,着力做好促改革、抓扩面、保发放、防风险、优服务工作,推动覆盖全面、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加快推进自治区级统筹,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衔接更加顺畅;推进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区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更快捷;建立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农村牧区五保、城镇“三无”供养人员、孤残人员、重点优抚对象、留守儿童等救助工作,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大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助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各族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底线进一步兜牢。

  (作者系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盟市专线
   第06版:出彩
   第07版:阿拉善
   第08版:乌海
数说
增进民生福祉的内蒙古温度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小市场”托起“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