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北京时间1月5日10时33分迎来小寒节气,预示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到来。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今年小寒正值“数九”中的“二九”第七天。民谣中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这也正说明了这一节气的特点。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小寒则带着独有的魅力。“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在这样一个凛冽的日子里,诗人以茶酒为媒,将寒夜的清冷与温暖相互交织。小寒的夜,静谧而深沉,那窗外的月,洒下清辉。而在这万籁俱寂之时,梅花绽放,为这寒冷的世界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它于冰天雪地中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散发着独特的芬芳。这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让我们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小寒节气来临,意味着将进入农历十二月,喜鹊开始忙着垒起新巢。它们在弯弯的河岸边寻觅食物,又衔着紫枝在树梢间穿梭围绕,为筑巢而忙碌。寒霜中的老鹰朝着北方飞去,野鸡则躲在丛生的茅草中发出鸣叫。不要责怪天气严寒来得太过急切,春天和冬天即将在正月里交替。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选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小寒节气意象,如“欢鹊”是小寒三候中“鹊始巢”的体现,喜鹊的活跃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生机;“霜鹰”“雊雉”分别对应“雁北乡”“雉始雊”,这些鸟类的行为变化,展现了小寒时节动物们对节气变化的感知和反应,也让读者感受到季节交替的微妙。此外,“大吕”作为农历十二月的代称,既点明了时间,又增添了文化底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寓情于景,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盼之情。
与元稹的期盼之情相比,宋代诗人刘敞的《同黄子温小寒》则多了几分无奈与愧疚:“时节惊流水,生涯托墐扉。哀歌向妻子,吾道亦牛衣。”时光飞逝如流水一般;生命有限,草庐虽破,依旧可以托付。对妻子和孩子唱着悲哀的歌曲,我治学的道路,亦是像牛衣一样贫寒。诗中表达了诗人在小寒时节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又有对自身不顺、生活清贫的无奈与不平,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人的愧疚和对坚守自己志向的执着。
“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小寒时节,梅花开始吐蕊绽放,一枝枝,一朵朵,成为寒冬里最俏的报春花。“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宋代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其一》脍炙人口,其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和“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生动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和神韵,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5日小寒,7日腊八节。“小寒大寒,又是一年。”在这“飞雪迎春到”的时节,不妨喝上一碗热乎的腊八粥,写写春联,剪剪窗花,在“暗香浮动”的春的气息中,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