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成为解题“神器”
连日来,记者在呼和浩特走访调查中发现,AI工具正逐渐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得力助手,尤其在题型分析和讲解中细致到位,备受欢迎。
今年六年级的李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AI,随后在遇到难题时,便使用AI学习软件,当拍照上传后,不仅迅速得到了详细的解题步骤,还有多种思路的拓展分析。“以前遇到难题必须得请教老师,现在用这个AI工具,马上就能弄明白,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李佳对记者说。
无独有偶,今年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王梦思经常使用AI学习语文,她告诉记者,AI能帮助学生分析阅读理解和作文题型,在分析中可以拆解文章结构,解读作者意图,还能对作文进行语法、逻辑和文采方面的批改,在学习中,还能针对性给出建议。
随后,记者亲自进行了验证。记者将一道六年级方程式进行了拍照上传,随即出现了解题思路,方便快捷,思路清晰明了。除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外,AI还附加了包含分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稍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式,都进行了解析。
老师的担忧:作文高度雷同
采访中,有部分老师和家长表达了担忧。家长吴濛说:“AI虽然方便,但学生可能会过度依赖,从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师生。
呼和浩特资深语文老师杜文娟说,从去年开始,在批改作文时明显感觉到不对劲,很多作文的用词、造句、甚至行文结构都高度相似,一看便知是AI自动生成。除了语文,数学也出现这样的问题。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学生,他们说,在面对作业难题时,会使用AI工具寻找答案,并从中学习解题思路和拓展更深的知识。
杜文娟老师说,今年,学校也在积极应对这一问题。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强调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融入AI素养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AI,学会合理利用它,而不是过度依赖。
AI生成内容并不完全靠谱
采访中记者发现,AI工具特别受大学生欢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借助AI工具进行学习或辅助完成作业。一些学生表示,ChatGPT等AI工具,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作业助手”,AI工具不仅能够生成文本,还可以解答数学问题、编写代码、制作PPT,AI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不过,也有不少学生表示,AI生成的内容并不完全靠谱,不能盲目使用。
“我认为在医学领域,AI的功能是非常有用的,许多我们通过反复实验才能验证的数据,通过AI大模型就可以更加精细化,同时可以减少试验次数,降低人力物力,同时还可以找到很多现成的数据供我们参考。”生物制药专业的大学生石璐说,他们会经常使用AI来进行辅助学习。
大学生马嘉妙的毕业论文涉及AI技术,他发现,使用AI工具辅助文献综述和观点验证很高效,当他突然想到一个创新点时,会先和AI讨论可行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大学生徐子坤也常请AI做外援,尤其在制作PPT时,他将需要制作的内容发给AI,不到5分钟就能获得一个逻辑架构清晰、排版精美、页面风格大气的幻灯片,他只需要对内容进行把控和调整就可以,大大节省了设计幻灯片的时间。
当然,也有不少大学生表示,虽然AI可以辅助做很多工作,但是无法进行深入思考,还存在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AI生成的内容并不完全靠谱,不能盲目照搬,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判断,才能去伪存真,获得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大学生潘崇源说:“我们的统计学课要学写代码,我会同时用几个AI模型测试,选出生成效果最好的那个进行学习。不过,像经济学模型分析这类需要逻辑的作业或专业性较强的内容,AI生成的内容容易出错。所以,在使用AI时需要思考和分辨。”
还有大学生透露,有学生照搬AI生成的论文受到处罚。还有同学直接将AI生成的内容上交给老师,这些内容空洞无物。
合理利用不过度依赖
如何看待学生在学习领域对AI的广泛应用?不少老师建议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正确使用,而不要过度依赖。
杜文娟老师认为,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面对AI给作业带来的新变化,家庭、学校和社会需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合理使用AI技术,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成长。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师王步钰表示,合理利用AI工具,可以帮助大学生更高效地获取信息、辅助学习,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如果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学生思维僵化,降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提升和成长。而AI工具的局限性同样明显:部分AI生成的内容存在明显的事实性错误,逻辑推理能力仍有欠缺。因此,AI不能替代人工的思考和实践,学生不能盲目使用。面对AI这把“双刃剑”,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培养学生合理使用AI的能力,明确AI是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要教会学生辨别AI生成内容的可靠性,提升信息甄别能力。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的人工智能工具和手段来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应警惕过度依赖工具,确保不忽视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积累。 文·摄影/草原云·北方新报记者 刘 惠 刘睿睿 实习生 云景辉